在近日召开的“第十二届中国IDC产业年度大典”上,中国移动通信集团黑龙江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伟东介绍了作为中国移动四大数据中心之一的中国移动(哈尔滨)数据中心的发展情况。
IDC产业呈高速发展态势
近年来,随着我国不断推进信息化发展,IDC产业务迎来了新的机遇,产业呈爆发式增长。对此,李伟东表示:“我国信息化和数字化起步较晚,较世界上发达国家还有一段距离,要迎头赶上至少也得十年八年。但是至少在十年内,信息与数据仍会保持快速增长与快速交换的大趋势,连带着数据中心产业也必将迎来一轮长时间的繁荣。”
2016年1月1日,中国移动(哈尔滨)数据中心开通,它是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投资建设的超大型绿色数据中心,位于哈尔滨经济技术开发区哈南工业新城,总面积1294亩。规划建设18栋机房楼、18栋制冷站、11楼管理用房、4栋变电站。一期工程包括3栋机房及其配套制冷站,总建筑面积72615.45㎡,已经于2015年12月完成建设,投产运行。目前,二期工程的两栋机房已经通过立项设计,后期可能根据定制化的需求服务于客户。
从2012年开始,哈尔滨抢搭大数据产业快车,先后吸引国内10多家知名企业落户,建设云数据中心。并被列为国家云计算服务创新发展试点城市。目前,国裕、浪潮、曙光、亿林等4个云数据中心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建设了人口和法人信息共享系统、城市空间信息系统、智能行政审批信息系统。其中,国裕数据中心已入驻龙江银行、哈尔滨银行、省工商局、省人社厅等15家政企客户。“中国移动(哈尔滨)数据中心的收入从原来的几百万发展到今年接近四千万左右。”李伟东透露。
除了哈尔滨,黑龙江省内还有进乡数据机房和鹤岗的灾备数据中心,鹤岗灾备中心现在刚刚建成,具备生产能力,但是目前还没有投入使用。鹤岗和进乡的机房是相属于省公司自建的数据中心。进乡现在主要承载的用户像金融类的用户,上述两个数据中心连同中国移动哈尔滨数据中心一起组成了省内的“两地三中心”架构。并设置了专属机构负责数据中心的运维工作。按照100个机架/人的比例配置人手,持续进行各种认证,在权威机构的认证过程中不断完善自身的运维能力、安全能力、组织能力、业务能力、管理能力,例如:ISO20000/27001、UpTimeM。
“这三个数据中心服务的客户大都是政府、公安厅、安全厅等等机构。目前,金融、BAT等互联网行业占据的份额也逐渐加大。”李伟东透露。
“数据中心带来的社会价值、经济价值不可估量,所以面对着这么大的市场,难免会出现竞争,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竞争对手也可以有合作。因为大家共同增长的目标是不变的,共同追求服务的目的也是一致,所以在共同前行的路上,大家可以携手共进,共同努力去拓展市场。”
地理优势明显
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数据中心作为重要的信息基础设施,开始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根据CAICT统计,我国IDC产业近几年增长的速度超过了30%,2016年国内IDC市场规模达到了714.5亿元人民币,并呈现出规模化、集中化、绿色化、布局合理化的良好发展态势。如今,全国新建超大型、大型数据中心一半以上靠近能源充足、气候寒冷的地区,总体PUE(能源使用效率)水平已有较大的改善。
在李伟东看来,黑龙江省是国内最适宜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地区之一,年平均气温3.5摄氏度,全年至少8个月以上可通过冷空气直接实现制冷。另外,水资源充沛,可为数据中心提供丰富的冷却水资源。同时,拥有省内主干电网,电力资源充足。
同时,黑龙江数据中心还具有节能环保优势。首先是在建设初期就已具备环保意识,例如选用非晶合金节能型变压器、高频开关整流器;采用大容量高频机、3N双总线UPS供电系统、空调新型末端等多种设备及手段来保证数据中心的绿色节能。其次是北纬45°的气候特征是数据中心绿色节能的最大助力,黑龙江移动每年至少有8个月可以采取自然冷源制冷,而随着IT设备制造工艺的不断提升,甚至可以做到10个月以上的自然冷源制冷。据悉,在业务刚刚起步尚未形成规模的当前,实测PUE已经小于1.35.
除此之外,黑龙江自然灾害相对较少。另外在人才储备方面,黑龙江有哈尔滨工业大学还有一些211、985院校,较早的承接了一批基础的IT技术人才,所以整体的优势比较明显。
安全性、隐私性是企业在选择数据中心时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据介绍,黑龙江移动选择了从管理、技术与制度方面入手。李伟东称,“数据中心宕机与数据泄露,看起来是一个技术层面的问题,但实际上属于管理领域,要从“人”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