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week通信国际 针对前些时日工信部和银联在关于移动支付标准的讨论,陈志刚博客发表看法:
据说工信部和银联在移动支付的标准上达成了一致,将共同制定手机支付的行业标准,讨论的初步原则是近场使用13.56的标准,封闭环境使用2.4的标准。
以此来看,电信系和金融系的支付标准之争,谁都没有把谁掐死。而至于“封闭环境”的市场,是否就比不封闭的市场小?鉴于概念的不清晰,我们也没法给出确切的判断。
不过从金融系大规模推进金融IC卡的决心来看,其意欲占据主导地位的态势还是很凶猛。从目前的态势看,貌似金融系取得了初步的胜利,三大运营商中,联通和电信已经在向金融系靠拢,只有移动模糊在两者之间。而工部继续发挥着和稀泥的角色。
但是,其实金融系的弱势在于,严重的缺乏对个人终端(手机)的不可或缺的影响力。换句话说,在手机终端上,移动支付只是运营商在这上面承载的一个业务而已,除此以外,还有太多的业务可以和用户发生不可或缺的关系。
所以,如果说,移动支付的市场盈利真的利润丰厚,足够的收益能够支持,对于运营商来说,即使成本稍高点也并不是不可接受,关键时刻痛下杀手并非不是可能。
其实这也说到一个关键问题,那就是为何移动支付标准迟迟几年都没能尘埃落地?市场需求驱动力不足是一个主要原因。因为在中国,我们往往能够发现一个现象,那就是市场当期需求不足、战略投资风险较大、没有足够的市场规模支撑产业发展的领域,往往就是有关各方不时振臂高呼要求国家统一标准,而这标准却迟迟不能出台的领域。
道理很浅显,老百姓不买单,就想着去忽悠政府拿标准去忽悠,以占位子和拿牌子为主。如果移动支付真的是那么赚钱,拼命开工还够供不应求,谁有闲心去搞什么标准?
所以,不论是投资者,还是老百姓,不用对一个所谓移动支付标准耿耿于怀,标准选择谁支持谁,还是市场说了算,没有市场,没有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