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控制从“囤货”开始
其实,王邦江的气愤并不代表着其他厂商“心黑”,现实情况是他们确实已将价格几乎压到最低,但即便如此,还是距离苹果甚远。
业内有一个流传甚广的段子,当年步步高董事长段永平曾下令购买50台iPad,让研发团队研究。一个月后得出结论:如果步步高自己做一模一样的产品,仅材料成本就要3998元。这个价钱已是1代iPad的官方售价。
市场研究机构iSuppli在拆解了iPad2和摩托罗拉XOOM后发现,iPad2的触摸显示屏成本为127美元,XOOM则是140美元。并不是XOOM的触控屏优于苹果,只是因为它拿不到苹果这样的低价,它没有苹果产品那种另类的全球化制造流程。
早在2005年苹果就以12.5亿美元的价格,向韩国三星和日本必尔达定下快速闪存芯片的长期供货合约。快速闪存是2007年诞生的iPhone和2010年诞生的iPad最关键的核心元器件之一,当竞争者们想推出类似产品时,他们发现产能早就被苹果买光,从而无法在短期内推出类似产品。这种长期合同在很大程度上也奠定了iPhone和iPad近日的成功。
今年苹果更是宣布全年iPad2出货量为4000万台,这远远超出市场预计的3000万台销量。如此气魄,正是源于苹果对上游的掌控。据台湾《电子时报》报道,苹果目前掌握着全球60%以上的电容式触摸屏产能,台湾两大厂商宸鸿和胜华两家企业所生产产品,大多都已被苹果包下来。如今全球触控屏供货紧张,很多程度上也与苹果的“大订单”有关。
不久前,苹果又同三星签订了78亿美元的大订单,购买闪存存贮器、图形处理器等元器件。这种做法也导致其他厂商的平板电脑,不是缺零部件无法大量出货,或因零部件上涨出货价格居高不下,就是降低品质以上市。
消费电子行业分析师“磐石之心”称,PC传统定律是上游决定下游,但苹果却反过来控制上游环节。之所以能这么做,首先是常年盈利让苹果掌握了巨大现金流,稍早前公布的二季度财报显示,苹果又增加了61亿美元现金储备,其流动资金已高达658亿美元。一个季度的现金流增长就超过了大部分公司的“存折”,这就是苹果大订单的底气。
另一方面,当全球一半以上个人电脑都是ODM生产出来时,苹果却一直坚持OEM模式。ODM由供货商代工设计,OEM则是自己设计研发,仅仅将生产交由供货商。苹果坚持自己设计iPad的CPU芯片,代工交由三星负责,这不仅仅是为了节省成本,更重要的是苹果不想被上游芯片商控制,可以自己定义产品。
在“磐石之心”看来,传统PC厂商根本不具备苹果这样的能力。苹果这个封闭的王国将产业链也打造成了围绕自身运转的封闭体系,而其他厂商还在严重依赖产业链。
只是形势逼人,美国投资银行Jefferies&Co的预测,3年内平板电脑的总销量将飙升至2.46亿台。今年一季度全球PC出货量减少3.2%,就与部分消费者将用于购买PC的预算用到了平板电脑上有很大关系。
PC思维落伍了
但这种一拥而上,在“磐石之心”看来,“都是被iPad蒙蔽了双眼,在丧失上游环节控制下,我认为很多厂商都没有考虑清楚自己的产品定位,他们仅仅认为系统加硬件就等于平板电脑了”。
据华硕电脑全球EeePad事业部的一位不愿具名的高管介绍,他们今年要推出4款平板电脑,分别是可以变身为上网本的EeePadTransformer,10.1英寸的EeePadSlider,7英寸EeePadMemo以及12.1英寸的EeeSlate。
他强调不同产品线可以满足更多消费者需求,而不仅仅像iPad那样主要集中于娱乐功能。这种战略也是华硕在PC时代制胜的法宝:以最快速度推出满足多系列产品。两年前上网本兴起时,华硕就以机海战术,迅速占领市场,并最终成为上网本最大赢家。
不过,将PC时代的坐标投放到平板电脑上,是否仍能复制成功?比如华硕12.1英寸的EeeSlate的售价高达14000元,因为这款机器配备了IntelCorei5的顶级双核,但这个价格比市面上大部分超轻薄笔记本都要贵,甚至可以购买一台高配的苹果电脑了。
华硕说将来这台平板电脑的用户是高端商务人士,高性能可以满足他们的商务办公需求。实际上,商务办公也是联想、爱国者还有汉王打出的旗号,联想乐Pad也拥有自己的键盘,拆掉键盘是平板,插上键盘就变成了上网本。
“商务人士在家有台式机,在办公室有笔记本或者一体机,出差又有上网本,这些产品都比平板电脑办公方便。没有一家PC厂商能说清楚,为啥商务人士要用平板电脑解决办公。”“磐石之心”说PC厂商们想弥补iPad的缺陷,做出差异性,实际上却是吃掉自己的笔记本和上网本份额。
平板电脑到底用来干吗?恐怕很少有PC厂商真正考虑过这个问题。苹果却有着清晰的思路,2010年2月,iPad尚未上市,乔布斯就宴请了《纽约时报》高管,接着又飞去洛杉矶,给《时代周刊》高管展示iPad的阅读功能,并说服后者开发iPad应用。接下来,乔布斯又找到默多克,游说新闻集团与自己联手推出一份前所未有的新媒体,这就是后来的第一份iPad报纸《The Daily》。
这一切的背后,是乔布斯想重新整合传统出版业的雄心,这个战略来源于iPod。乔布斯彻底重新梳理了被Napster等分享工具破坏的全球数字音乐市场,推出iTunes以销售数字音乐。当时,他同样找过环球、百代、索尼-BMG、华纳四大唱片公司给苹果提供音乐。
所以,iPod背后是传统唱片,iPhone的背后是传统软件行业,iPad身后则是传统出版业。再加上传统制造业的掌控,苹果的数字经济并非仅靠乔布斯的时尚嗅觉和个人魅力,而是建构在实实在在的传统行业基础上。
其他厂商虽然也看到阅读对于平板电脑的重要性,但根本没有力量去梳理这个行业,惠普就选择同亚马逊合作,联想也是选择“中文书城”合作推出电子书服务,但他们都没有透露,该服务他们到底投入多少钱。也没有一个PC厂商透露在开发平板电脑过程中,他们投入了多少钱聘请了软件人员和研发人员,又投入多少钱以维持销售。
面对iPad建立的巨大优势,联想依然保持乐观,在给南都周刊的回复中,他们强调上市前一周,仅在淘宝商城乐pad就已在预售出1200台。华硕也在4月15日宣告在京东商城和淘宝商城上预售,据说开始30分钟京东就卖出了315台TF101,而当天淘宝商城更是以平均2分钟1台的速度售出。至于是什么人,在预售时订购这两家的产品,现在已无从查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