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行业突进存隐忧:中国4G 进程应该缓行
中国 3G 运营2009 年才开始,当前中移动TD-SCDMA 网络利用率24%(至2012 年底28 万TD 站,而同期GSM 基站80 万),联通(2012 年底基站33.1 万)和电信(2012 年底基站约25 万)的3G 网络利用率30%,市场整体3G 渗透率不到20%;中国用户的ARPU 在人民币60-70 元左右,目前的3G 用户的人均月数据使用流量也仅仅150MB 左右。
由于中国运营商基站密度高,3G 网络经过扩容后(3 张3G 网的覆盖都还不如2G 完善,增强覆盖工作是必需要做的),可容纳超过9 亿每月流量1GB 的用户,中国的3G 网络完全不存在容量不够的问题,3G 网络主要问题还是要提高基站密度、增强覆盖。对已经有3G 网络的运营商,4G 在高端数据用户密集的地方做热点覆盖就足够了。
而且对于用户来说,峰值速率无意义,用户速率才重要。
眼下,各方“中介”向大众传播了诸多似是而非的“无线神话”,比如“4G 会有100Mbps 的速率,远高于3G,甚至高于家庭宽带接入”——这类“速率神话”给人的印象是:LTE 速率比3G 快多了!所以3G 差远了,要被淘汰了。实际上,LTE 的“百Mbps峰值速率”只是个技术概念,对普通用户实际意义有限。
中国市场当前的LTE 局势和全球情况是一样的——初期驱动力在于中移动不信任TD-SCDMA,需要利用LTE 来平衡技术(中移动就把TD-LTE 当作自己的3G,而TD-SCDMA 则成为升级TD-LTE 的平台),扭转技术格局的战略考虑优先于对单位流量成本的考虑。
随着TD-LTE 的先行部署和发展,三家运营商的技术格局较为平衡后,中国4G 进程应该缓行,行业4G 进度不应太超前于实际网络利用率,行业经营重点仍应回到“探求可持续的流量经营模式”上来。
如果行业错误理解4G,个别运营商的激进带动全行业4G 突进,则会导致低效投资和恶性竞争发生。目前行业仍处于非常不均衡的地步,实力弱的运营商更经不起折腾,如果因为4G 的恶性竞争使行业更不均衡,可能会迎来政府的再次直接干预。所以运营商在投资技术标准的同时,还要考虑到政府还有很多监管手段,其中最可能出台的是:号码可携带,语音互联互通结算费的调整,甚至是直接或者间接的“市场份额限制”。
建言4G 部署策略:完全没有必要过早投资
综合以上观点,陈昊飞认为,存量网络的边际流量成本决定4G 投资策略。
全球所有主流运营商当前都拥有存量3G 网络,只要存量网络还有容量潜力,边际单位流量成本就为零或者很低(目前3G 扩容的性价比很高),陈昊飞建议,运营商完全没有必要过早投资4G;只有存量网络容量已达极限,或者扩容存量网络的成本已经高于新建4G 的情况下,运营商才应逐步投资4G 以补充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