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N技术现状和定位 PON承载LTE需引关注

与非网 中字

  2.2 现网测试数据分析

  下面测试数据是根据某运营商在4个城市进行的网络测试验证结果,其中EPON 2个城市,GPON 4个城市,不同类型的设备每个城市只测试一个厂家的设备。

  2.2.1 性能测试

  a) TDM业务。误码率和抖动均正常,但是时延偏大,测试结果表明,半数以上测试中,时延大于标准规范的2 ms。

  b) 以太网业务。PON技术本身就是基于以太网的技术,对IP业务的承载较有优势,在测试中以太网业务的丢包率、时延、误码均符合要求。

  c)网络保护倒换。在现有接入网中,PON的保护技术很少使用,但是考虑到移动基站安全性要求较高,对保护倒换进行了测试验证。保护倒换验证了以下2种类型。

  (a)干路光纤保护倒换。分别对EPON/GPON的TDM业务、以太网业务保护倒换进行了测试验证。测试结果表明,仅一处测试保护倒换时间大于50 ms,但大部分测试的倒换时间都大于20 ms,相较于现有的MSTP网络,倒换时间较大。

  (b) 全线路保护倒换时间。测试结果见表3。全线路保护的测试结果较差,半数测试不支持。

  2.2.2 业务功能验证

  a) 网络正常时,各类业务均正常开通。

  b) 网络保护倒换时,效果较差。测试结果如表4所示。

  2.2.3 同步

  a) 时钟同步。从外参考同步信号输入、设备内部时钟输出频率准确度、漂动产生、相位瞬变以及CES业务时钟性能测试来看,测试PON设备在支持传统的频率同步方面已没有问题。

  b) 时间同步。时间输入/输出接口功能方面,均达不到要求,且部分厂家设备不具备时间信号1 pps输出接口;时间传递的相对精度方面,在网内有外参考时,基本可满足100 ns的要求,无外参考时,恢复出的时间信号不可用。

  从测试结果看,对于时钟同步传递基本满足使用要求,但时间同步型号传递支持较差,仍有待改进。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