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并非救命草 “三座大山”横压光纤企业

C114 中字

  亨通光电总工程师薛梦驰表示,4G会带来光纤需求增长,但不会改变产能过剩的局面。普通光纤产品产能过剩的“惯性”或将持续。长飞光纤光缆有限公司总经理庄丹表示,“走出去”也许是解决光纤行业产能过剩的好办法。

  核心技术受制于人

  有专家称,未来光纤光缆行业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在于光纤预制棒生产的成熟度。光棒是整个光纤光缆产业链的初始原材料,占到光纤生产成本的近70%。

  近年来,国内厂商自行研发或与外企合作,提高了光棒产能,减少了对进口的依赖,但是光棒核心技术和关键环节成熟度和国外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

  在高端光纤产品方面,国内核心技术几乎空白。由于制棒工艺与传统的G652光纤相差不大,国内主流厂家基本具备了量产低损耗光纤的能力,但是超低损耗光纤技术完全被以康宁公司为首的国外企业所垄断。

  低损耗光纤的信号衰减值为0.185dB/km,超低损耗光纤的信号衰减值为0.170dB/km。仅仅0.015dB/km的差别,在技术上却是有本质的区别。

  G.652光纤为了保证传输性能,需要在纤芯中掺杂稀土元素锗,正是锗元素这种“杂质”增加了光纤的损耗。而康宁公司采用的是纯硅芯工艺,把信号衰减值降低到低于0.168dB/km。

  这种纯硅芯工艺“脱胎”于海底光纤技术,而中国企业长期以来,海底光纤产品依赖从日、美企业进口。纯硅芯工艺基础一片空白,没有“厚积”自然不能“薄发”。

  烽火通信线缆产出线总裁蓝海也曾表示,“对于超低损耗光纤,其制棒工艺与传统光纤完全不同,技术仍相对超前,光纤应用指标的长期稳定性仍有待进一步检验,因此预计其国内应用仍需要2~3年时间。目前国内线缆厂商的研究依然处于低损耗光纤阶段。”

  产品结构单一

  我国光纤光缆产业的现状是,普通光纤供过于求,低损耗光纤有自给自足的趋势,而其他值得圈点的产品实在不多。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