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信业再现并购案:软银孙正义下一个目标沃达丰

C114 中字

  短短一年多时间,沃达丰就从一家英国本土移动运营商,一跃成为全球第四大市值企业、第一大市值运营商,移动用户规模美国第一、欧洲第一、全球第一。同时,随着沃达丰对曼联队和F1法拉利的赞助,沃达丰的全球影响力达到巅峰,欧美之外的人对Cingular、Telefónica 、Deutsche Telecom未必熟悉,但似乎都见过大卫·贝克汉姆和迈克尔·舒马赫身上的“Vodafone”标识。

  处于巅峰的沃达丰紧接着就犯了两个错误,打断了上升趋势。一是各个市场均深陷3G泥潭,使得之前的昂贵扩张一下子从功绩变为失误,克里斯·金特2003年下台;二是打造移动“日不落”帝国,继续大举扩张新兴市场,虽然全球市场“日不落”,但投资回报率越来越差,欧洲核心市场被对手反超,金特扩张战略的继承人阿伦·萨林2008年下台。

  现任CEO维托里奥·科劳在2008年上台后,沃达丰调整战略,专注于核心市场,退出不占主导的市场和股份,最近以1300亿美元退出Verizon是沃达丰收缩战略的最重要一步。由于市场收缩和资本返还股东,曾经的巨型“世界资产概念”运营商,变成了大型“欧洲资产概念”运营商,增加了这块资产的并购吸引力,AT&T去年就考虑过启动收购,但由于欧美间突发网络安全问题而暂停。

  沃达丰的起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电信业三十年来运营风格的潮流变化。在2000年之前,移动渗透率低、无线收入增速高、业务回报率高,用“交易”的思路运作电信是很有效的,不必过于重视单个市场上的规模和主导权,只要挑选潜力市场、适当投入资本、快速启动服务、再不时搞点业务创新,就能获得不错的回报或发展。利用“交易”的思路,Millicom、曼内斯曼、沃达丰、和记黄埔等一批挑战者快速崛起。

  2000年之后,行业形势渐变。先是行业对3G集体头脑发热,行业持续低迷5年,而运营商之所以在3G面前集体昏头,“交易”思维就是重要原因;之后是市场竞争加剧,渗透率日渐饱和,互联网冲击业务层,管道层回报率降低;中间虽有几年智能机渗透率快速提高的好日子,但赚的钱相当部分都补贴手机厂商了,行业获利有限。随着渗透日渐饱和,“交易”机会大减,在位运营商的规模优势和交叉补贴优势越来越显着,电信竞争以“现金流规模”为王,各个市场表现相对最好的一般都是规模最大的运营商,缺乏规模的运营商或日益艰难、或已被收购。

  沃达丰2008年后战略调整的实质就是要从“全球市场投资者”转变为“重点市场主导者”,以顺应电信业环境的变化。对于这一点,已有丰富电信运营经验的孙正义也是很清楚的,软银拿下Sprint后马上全力并购T-Mobile,而不是幼稚地认为给Sprint输入点互联网思维就可以去挑战Verizon了。

  孙正义多次明确表示只有在规模上与AT&T和Verizon三足鼎立,未来才能真正站稳美国市场。并购T-Mobile失败对软银的打击是很大的,软银有经验和能力搅动任何市场,但若无相匹配的规模,就像在日本市场无法根本性撼动NTT DoCoMo一样,在美国市场也无法根本性撼动AT&T和Verizon。所以,孙正义确实开弓没有回头箭,下一步必需再做大动作,沃达丰肯定会是软银考虑的选项之一。

  但是对沃达丰感兴趣的还有AT&T,如果软银出手并购,则AT&T大概率会是竞争者。沃达丰的股东们显然也明白当今的行业趋势,站在他们的角度,与其和一个“挑战者”合并继续艰苦奋斗,会更意愿和一个“在位者”合并以进一步稳固地位。如果出现软银和AT&T对阵的局面,除非孙正义给出一个AT&T无法跟随的超级价格,沃达丰投向AT&T的可能性要更大。

  根据披露,沃达丰目前的第一大机构投资者就是赫赫有名的约翰·保尔森,正在不断加仓沃达丰的保尔森对这项投资的解释就是,他认为沃达丰会被收购。“在位者”与“挑战者”决战沃达丰,很可能就是电信业不久之后的一件大事。

(本文作者马毅华系资深电信业专家,转载请注明作者出处)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