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通信大事纪
2016年8月,我国成功发射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 2017年1月18日完成多项科学实验目标,正式交付用户单位使用。
2017年6月,在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成立了量子通信与信息技术特设任务组,启动了国家标准的研究工作。
2013年7月立项,全长2000余公里的量子通信骨干网络“京沪干线”在2017年8月底在合肥完成了全网技术验收,2017年9月29日正式开通,通过北京接入点与“墨子号”连接,实现覆盖全球的量子保密通信网络。
2017年11月10日,在APEC峰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我们正迎来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在全球范围内掀起浪潮,人工智能、量子科学等新技术不断取得突破,亚太不能等待和观望。”。
IBM宣布将在2017年年底前开放20量子位的处理器公众测试,同时IBM正在向50量子位处理器商业化的方向前进。
2017年,11月14日从清华大学与南京邮电大学联合实验组传出,继今年6月宣布在实验室通过量子存储验证量子安全直接通信的理论方案后,他们近日首次在500米光纤中使用一种叫做纠缠的量子现象实现量子信息的直接安全传送。且理论分析证明,以当前试验条件,可以实现几十公里的量子安全直接通信。
这两年的量子通信技术得到了极大发展,距离完全商业化时间越来越近,或许在几年后,我们日常生活中就能接触到的量子通信。
为何从国家到科研单位和科技巨头等各方面都在力推量子通信技术呢?它有什么“过人”之处,能集万千宠爱于一身?下面让小编为您一一解答。
传统通信存隐患 量子通信来解决
传统的通信方式主要有两种,电缆和光纤。这两种通信方式都存在窃听手段简单且窃听过程和窃听者无法被察觉的问题。
传统通信传输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