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营商的护城河还有多宽

C114中国通信网 中字

在2009年出版的《巴菲特的护城河》一书中,巴菲特对“经济护城河”理论进行了系统性阐述。根据书中理论的原意,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护城河理论。护城河指的就是企业所独有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能够让企业在长久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并且维持住原有的利润率和市场份额。巴菲特理论中,特别许可,产品特性,品牌价值,销售渠道,低成本等,都是“护城河”的主要来源。该理论起初是针对如何选择投资对象而总结得出的。但是实际上这个理论同样指导企业或者行业如何强化自身能力,以在竞争中保持优势。基于这样的出发点,我们可以审视运营商行业的护城河到底还有多宽。

一、政策红利消失殆尽

过去十五年电信行业能够飞速发展,得益于国家政策的鼎力支持。国家的政策支持,是运营商最大的资源,也成了运营商最宽的护城河,直接阻隔了其他人步伐,使其望而却步、望洋兴叹。二十年前,运营商刚刚分营时,得益于牌照垄断、频谱配给、码号分配、初装费、双向收费、异网短信差价、异地漫游等等政策支持,运营商迅速积累了行业发展的资本。我国电信行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跟随模仿到世界引领,离不开这些资源基础和政策性支持。

国家从最初的行业政策扶持,到现在的强力提速降费和鼓励竞争。另外,还有互联网行业异业渗透扩展、广电系统的电信化趋势,虚商从试点到全面商用等等。运营商整体正面临严峻的发展困局——异业渗透挤压 “倾销式”低价竞争导致的行业可持续发展困境。在语音漫游已经全面取消后,全国“不限量”竞争的低门槛化间接取消了流量漫游,运营商现在最大的政策红利就是频谱和码号配给。也就是说,政策层面的红利已经消失殆尽或者说屈指可数。缺少了政策支持,运营商的护城河宽度至少缩减了一半。

二、“管道”价值越来越低

全球互联网巨头纷纷加快向基础网络渗透和布局。外有谷歌、微软和脸谱公司铺设海底光缆构建SND数据中心和骨干网,内有腾讯、百度和广电全面布局云和CDN,并申请国际互联网出口,开始业务电信化渗透。以BATJ为代表的互联网企业,正在从硬件上不断蚕食“管道”份额,软件上不断压缩“管道”价值。而且从“管道”中的流量内容上讲,文字价值>图片价值>视频价值。另外,在国家持续强力推行提速降费的情况下,实现“快上加快”和“宽上加宽”,运营商必须加大建维投资力度。在5G正式商用前,4G网络承载不可能成倍放大的情况下,大视频+大流量+不限量的业务需求,客观上也对运营商的网络容量和承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017年的经营数据显示,电信业务总量、用户净增和收入总量分别同比增长76.4%、8%和6.4%左右。这三个数据说明,电信业务收入远低于电信业务量增长,运营商的“管道”价值急剧下降。从语音到短信,再到流量,现阶段,连接“管道”仍然是运营商最核心的资源和最大行业壁垒。如果铁塔公司的通信塔可以向其他企业开放,如果没有牌照限制,运营商的“护城河”就被彻底荡平。

三、市场发展空间亟需扩展

据工信部公布的《2017年通信业统计公报》显示,2017年全国电话用户比上年增长5.4%,移动电话用户总数达14.2亿户,移动电话用户普及率达102.5部/百人。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同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32‰。这两组数据,一个是移动电话用户增幅低于6%而普及率破百,一个是人口自然增长率持续低迷,甚至远远低于人口自然更迭的2.1。电信行业已经陷入人口增长红利释放殆尽,移动通信市场渗透率趋于饱和,增量用户市场受限等多重不利境地。运营商亟需通过寻找新的服务和产品,扩大用户规模,挖掘网络服务价值。

运营商以前依靠人口和政策红利,通过快速提升用户规模和业务量谋求发展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蓝海市场已经全面向红海市场转变。另外,在社会整体信息化水平仍待提高的前提下,顺应万物互联的时代要求,运营商谋求通过延长跨业产业链、强化物联网连接,拓展发展空间的压力巨大,或者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四、“新零售”转型不力

相对于传统渠道获客280元左右,甚至更高的成本,电子渠道100元的获客成本,优势太过明显。另外,实体厅店的客流低和坪效差,目前运营商都认识到了电子渠道的重要性,开始渠道转型,发力电子渠道,包括网厅、掌厅和短厅。虽然拥有较近的互联网入口和信息化能力,但是在用户获取和服务的信息化方面,创新能力依然不足。其中表现之一就是,仅仅在自有平台或者APP上发力,互联网整体电渠能力依然不足。

在线上云商+线下实体+智慧物流的新零售模式下,运营商需要整合现有的实体渠道、电子渠道,并通过智慧物流有效连接。通过提高线上+线下的融合运营能力,一方面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一方面提高自身的营销能力和效益。

五、低成本运营能力不足

囿于人口自然增长和物联网发展速度,运营商新增用户成本加大,获客持续走高,而且部分营销成本置换“完成KPI指标”,导致发展质量不高。另外随着“不限量”套餐由定向和本地化向全国化扩展,以及贡献营收的新业务产品难产,降价已经成为竞争的主要手段。在建维开支增加、营销成本增长、投资收益率偏低、以及量收剪刀差持续加大的情况下,运营商的低成本运营商能力备受考验。

运营商的降本增效已经不再是以前的可选项,而是必选项。当然降本增效还应该包括降低各种管理成本,合理缩减支出,提高经营效率等等。三大运营商都需要以用户体验为核心,从用户、业务、市场、网络和管理等多个维度进行全方位思考,通过运营转型来实现成本的持续降低。持续的微利竞争,并且在运营商各种资质禀赋同质化的前提下,谁率先实现了低成本运营,谁就占据了竞争的优势。

从“经济护城河”的视角审视三大运营商,在最大竞争差异——基站差异逐渐消除后,由于业务和管理的高复制性,使得相互之间已经不存在竞争壁垒。如果用巴菲特的这个理论审查异业向电信行业渗透,运营商的“护城河”已经越来越窄。如果放开了基础电信业务牌照管控,频谱和码号资源该由拍卖出售,我们的运营商现在这些所谓竞争优势有可能荡然无存。今天无休止低价厮杀的底气还会有吗?(杜建民为C114特约作者)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