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G,全新生活方式的象征:没有最快 只有更好

太平洋电脑网 中字

用5G对现代医疗看病难、费用高的问题“对症下药”

在传统医疗体系中,人工登记和封闭式计算机管理,是造成假冒和伪劣医疗用品流通关键的一环。在建立现代信息化医疗体系的过程中,5G的连接作用将会特别显著。5G网络除了速度快,另外一个特征就是支持万物互联,药品从出厂设备登记那一刻开始,通过无线信号就能让全国所有的服务器完成数据同步,并且接下来的每一次流通、转存和最终经过哪位医生被应用到哪位患者上都将被全程追踪。如此一来,追查问题医疗品的来源和去向并落实责任将更简单,同时让医疗用品的费用明细也更加透明准确,提高了我们社会整体的医疗服务水平。

5G还将促进联网电子病历和远程医疗的发展。一个人的病史、过敏史和基本医疗信息的采集一直都是医疗诊断的关键,有助于更好地排查患者的病情。据悉,我国2015年的全国总诊疗数达77亿人次,对于如此大量数据的统一采集和上传,5G的高速率和低延迟以及稳定性就有了发挥的舞台。借助5G云端的数据分析,我们能有效监测流行病发生,对疾病的分析和和医疗方案普及都将有重大帮助。

远程医疗被视为解决医疗资源紧张的主要手段之一,而在偏远地区通常没有可靠的有线网络支持,5G无线网络的覆盖和传输能力成了这些地区开展远程医疗的重要手段。随着5G网络的大规模建设和普及,也会进一步降低无线远程医疗的开销,就像今天4G的速度和资费都比3G时代要好一样,5G费用只会比4G更低,而速度更快,更多偏远地区和普通家庭因此能够受到远程医疗的帮助。

5G+AI,没有界限的人机交互革命

任何人工智能(AI)的发展都是从人机交互的方式上开始的,5G就是搭建这个交互方式最重要的桥梁,而这座桥梁不仅四通八达,而且足够宽敞快速,让AI能够触及更多数据、进入更多领域。例如AI自动驾驶,过去我们看到很多智能汽车是根据视频信号分析来自动回避路人和其他汽车,但5G到来给了我们新方向:通过5G的万物互联,智能汽车可以像蝙蝠一样不用“眼睛”(监视器)就能定位400米视距内和100米非视距内的所有其他车辆,这样无论是自动驾驶的安全性还是定位准确性都有了更好的保障。

5G还能让AI对数据的处理摆脱自身计算能力的限制,转而利用5G云端实现大运算和分析,并且这个过程很快,在用户不觉间就能完成。在今年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IMT-2020(5G)推进组主办的“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上,OPPO就提出了与高通合作的5G新空口终端原型机,实现了远端接收显示屏上的三维人像画面还原的应用。这项技术未来不仅可以用在高精度人脸解锁和视频通话上,还可以广泛应用于远程公务办理,例如远程报警信息采集等。可以说,5G对数据传输的帮助,让无数AI设备如虎添翼,未来如果你感到城市的交通越来越整齐畅通、手机拍照自动美颜效果越来越逼真、看街道上是无人机在给绿化带修剪等等,这背后或许都是AI和5G的功劳。

“绽放杯”上OPPO 3D的视频通话演示

5G手机天线设计更灵活、信号强又“辐射少”

如今很多手机都会使用金属材质作为机身,虽然极具质感但是对手机天线信号造成了不可避免的干扰,另外一方面,越来越多的手机追求轻薄机身,导致手机天线模组的空间也越来越小,因此手机信号问题变得愈发难以解决。在这个问题上,5G使用的毫米波技术将成为新的突破口。

4G手机金属机身上的信号“白带天线“非常影响美观

所谓毫米波,是指的波长为1~10毫米的电磁波,它的频谱比4G LTE要宽得多,因此能带来更高的传输速率,但这种信号在空气中的衰减很大,饶射能力非常弱,甚至都无法“穿墙”,这给5G手机的天线设计带来了挑战,但同时也意味着革新。

高通展示的5G毫米波信号接收模块

前不久,高通发布的基于手机等微型终端使用的5G毫米波天线模组,它的大小仅和铜币相当,因此可以在手机内一次集成多个天线模组,实现天线阵列。由于高通的模组集成度比较高,包括收发器、射频前端、天线等一次性整合,非常节省占用空间,在手机中一次性配合4个毫米波天线也没问题。更多的天线模组意味着信号收发的角度更多也更广,就像长城上部署更多的烽火台,不管敌人来自何方都能及时发现,如此一来信号强度自然有了保障。

根据规划,未来5G信号将更多依靠微型基站,数据传输精度更高、更快,并且功率更小、更安全。作为更先进的信号传播技术,5G还能彻底杜绝现在“伪基站”的危险,并在协助室内GPS导航定位,未来你走进商场也能有满满的手机信号,地图软件还能在室内楼层之间进行导航,每一厘米的旅行都将如此精准。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