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到底要不要上云?

企业网 中字

经过这几年的普及,云计算已不再是奢侈品,人人都可以将自己的应用搬上云。云有很多种,公有云、私有云,企业云等等,不管是哪种云,都是具备了云基本属性的。云是网络、互联网的一种比喻说法,将各种计算和网络资源虚拟出来,向用户提供一种安全快捷的数据存储和网络计算服务。云计算是一种新的IT服务模式,得到了广泛认可。很快,市场上就出现了数十种各种各样的云,对外提供云服务。现在再来讨论要不要上云,似乎是一种技术的倒退,这几年大家不是都争着去上云吗?还有必要讨论上不上?答案是当然有必要,在我们对云计算似懂非懂时,看到处都在讲云计算如何,上了云如何好,脑袋一热就冲了上去。其实,现实总是残酷的,没有想象那么美好,上云并不能解决一切问题。

众所周知,上云最直接的优势就是可以节省成本,用户不用自己去购买IT设备,不用建设自己的运维队伍,自己可以省力不少。现在数据中心的复杂性,数百个应用程序在数千台服务器上运行,同时还要运行数十种管理和监控工具,通过将业务应用外包给云服务商来降低成本和风险,但上云之后会发现,他们部署在云端的应用和本地应用成本相差无几,甚至在很多情况下云端部署的应用成本还高于本地环境,这对上云是一个沉重打击。原本以为通过上云降低运营成本,却发现要按月或者按年去支付租金,租金也不便宜(因为租赁云服务的企业也要赚钱,不然亚马逊AWS咋那么赚钱呢),打消了用云的积极性。不过,随着云技术的成熟,市场竞争格局稳定下来,价格应该会持续走低的。这时我们要上云,一定要衡量好,到底何种方式最节省,然后再去做选择。

今年,阿里云、腾讯云以及其它云都出过这样那样的问题,影响到了云上业务,这打击了那些要上云用户的信心,已经上云的用户也在怀疑自己走上云的路到底对不对?尤其是自己的关键应用程序,放到云上,自己就无法控制到,出来问题也是干着急,只能等着云供应商给解决,这种无奈只有上云遇到了问题才会深刻体会到。这种方式无疑将自己的安危寄托在别人身上,对于那些中大型的有一定技术和资金实力的企业,心有不甘,总感觉是提着心过日子。再有在云上,自然是要和很多其它用户共用云服务,这其中的安全性如何,是否会被泄露信息,与其它用户之间数据是否是隔离的,其它用户的业务故障是否会蔓延,并影响到自己的应用,这一连串的问题在云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答案。虽说,云企业会强调上云是安全的,用户之间是完全隔离的,但实际出过的一些问题还是引起人们的担忧,云安全问题已经影响到了云未来的发展。这些问题都成了上云的拦路虎,若不能解决好,已上云的用户也会慢慢退出来。

目前提供的云服务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各种云服务器提供商数量不少,精品不多。有的云建设规模就不大,能提供的上云质量必然不高。比如一个公有云,必须要在全国各地去建设数据中心,数据中心靠近自己的用户,这样应用部署在云上,运行效率才高,响应速度才会快,大部分的数据在本地数据中心的云上处理,但这样建设成本极高,尤其是各地的用户数量并不多时,云数据中心的建设就会很浪费。但若仅在几个地方建云数据中心,所有各个地方的用户都要访问这几个地方的云应用,地理位置的不同会产生很大响应速度差异,上云体验必然不够好。所以,即便上云,也要做好甄别,不要贪图便宜,尽量选择一些实力和市场规模大的云服务商。

讲到这里,那些已经上云的人心里哇凉哇凉的,难道做错了,没必要上云?是否一定要上云呢?曾有IDG和Datalink做过一次调查,有近40%有过云应用经验的组织已经开始将应用程序从云上迁移到本地数据中心,人们慢慢地已回归理性。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要云了,不是还有60%还在云上,只不过上云这件事儿不会像之前那样热炒了。云计算依然是先进的,有很多优点的技术,这一点无可厚非。按需供给、快速响应、技术创新等这些都是其它技术无法替代的优点,云计算已经成为产业重构和业务创新突破的发展引擎,不仅可以降低IT开支,加速业务对市场响应,还让用户能够将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转换为新的业务增长空间,实现业务模式持续创新和升级。云计算已纳入国家发展战略,国家多部委都曾为云计算站台,推广云计算的发展与创新,在这种大的支持背景下,云计算发展的脚步不会慢下来,还是有很多应用是适合上云的,上云给它们带来了很多好处,不能因为有些应用在云上遇到了困惑,就否定了云的作用。也不能因为有些云出现了一些影响业务的故障,就否定云技术,本质上讲云计算的可靠性反而更高了。上云能带来的好处更多,在这里就不一个个的细数了,上云依然是大部分应用的首选,这一点毋庸置疑。

不过,上云不再是非黑即白的选择,企业不再是要么全部上云,要么完全不考虑云计算,千万不要走极端。在是否上云的问题上,我们要根据自身情况,综合考虑云计算和本地部署两种模式的优势,再结合业务需求,做好充分调研,经过综合评估之后,再去决定选择上不上云。上云这件事儿,不要认为不上云就是一种技术的倒退,上云不是万能药,包治百病,现在要理性去看待。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