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了接近10年的快速发展,智能手机逐渐进入了成熟期,销量增速逐渐放缓。
为了占据先机,众多手机厂商纷纷在今年拿出来了“压箱底”的东西,屏幕指纹、机械升降结构、手持夜拍、接近笔记本电脑功率的快速充电等等令人眼前一亮的设计和技术不断出现。
其中有一个名词非常特别,它至今仍然没有被实际应用在任何量产的手机上,不过却是几乎所有手机大厂重点强调的对象,这就是5G。
除了更快,5G还能带来什么?
5G的字面意思是5th-Generation Wireless Systems,也就是第五代无线系统,包含了毫米波、波束赋形、Massive MIMO等众多关键技术。
不过对用户来说,最关注的无疑是5G超高的网速。理论上讲,5G网络可以实现10Gbps甚至20Gbps的下行速度,远高于目前4G LTE实现的1Gbps。
看到这里,可能有一些消费者会说:我感觉现在的4G和Wi-Fi已经够快了,5G有什么用?
不过就和“性能过剩论”类似,至少在目前,网速远没有到“够用”这个程度。举例来说,在4G时代,网速足以让我们流畅看720p分辨率的在线视频,到了5G时代,网速足够支撑我们直接在线看无压缩的4K HDR电影。
再比如说,4G的网速足以满足双人甚至多人同时进行高清视频通话的需求,5G时代,由于有了更高能的带宽,可以配合VR或AR头盔实现实时的3D视频通话,那些科幻电影里的全息3D通话也不再遥不可及。
除了快,5G还可以实现毫秒级的延迟,远远低于4G。
超低的延迟可以为无人驾驶、工业生产的行业应用提供核心的保障,加快行业升级。对普通用户来说,有了更低的延时和更快的网速,类似英伟达GeForce Now、谷歌Project Stream这样的云游戏平台可能在5G时代迎来爆发。
此外,5G还可以在低功耗的情况下实现更多设备的接入。
智慧城市、环境监测、智能农业、森林防火等以传感和数据采集为目标的应用场景以及炒了很多年一直没怎么火起来的IoT设备也可以在5G时代发挥更多的潜力,让“万物互联”真正成为现实。
打个比方,如果说4G为数字生活打开了一扇窗,5G则直接把我们和数字生活之间的这堵墙拆掉了。
5G时代,没有想象中那么遥远
早在2016年10月,也就是两年前,高通就推出了骁龙X50 5G调制解调器(Modem,也就是俗称的“基带”),这也是全球首款发布的5G调制解调器,
X50能够支持28GHz的毫米波(mmWave)频段,最高下载速度可以达到5Gbps。此外,为了解决5G初期信号覆盖可能出现的信号覆盖不完善问题,X50还支持千兆4G LTE网络,在“追逐未来”的同时,不影响“当下”的实际用户体验。
骁龙X50 5G调制解调器芯片(左),28GHz毫米波天线模组(右),图片来自高通官方
一年前,在去年10月的2017 Qualcomm 4G/5G峰会上,高通宣布已经实现首个正式发布的5G数据连接,并宣布第一批的5G手机将于2019年到来。
为了在即将到来的5G大潮取得先机,高通今年1月在北京和国内几家排名靠前的手机厂商推出了5G领航计划,5G手机的产品化落地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作为这个计划中的一员,vivo又是5G技术上布局和投入最早的手机厂商之一。
vivo的5G“进击”之路
2016年,5G标准的制定组织3GPP正式启动了5G国际标准制定。同年,vivo成立了5G研发中心,开始着手5G终端生态布局,并加入了3GPP,参与到5G标准化工作中。
2017年12月,5G NSA(非独立组网)架构标准冻结,可以初步投入商用。截止到这个时候,vivo累计向3GPP了超过1500篇研究文稿,RAN1和RAN2文稿数目为前10水平,是3GPP中贡献最大、最有影响力的终端公司之一。
2018年,vivo正式启动了5G终端试验样机的研发,计划参与运营商规模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