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光通信2018:绸缪5G 发力数通

C114中国通信网 中字

回顾光通信的2018年,除了近乎疯狂的行业内并购之外,由于4G建设进入末期,5G尚未正式开始部署、运营商大幅削减资本开支等等原因,整个光通信行业基本处于平稳的发展状态,但是在数通领域,数据中心的大规模建设,又给了行业带来了增长新动能。

趋于平稳的发展并不是意味着光通信行业在2018年处于停滞状态,相反整个行业,包括光纤光缆、光器件、光设备厂商都在未雨绸缪,为5G、云服务/数据中心、千兆光网络做准备,厚积薄发,以求在2019年获得高额增长。

绸缪5G

回顾3G、4G时代,基站之间的互连和数据流量增长带来了海量的光纤光缆需求,到了5G,由于采用了更高频段,预计基站数将是4G的2-3倍,由此可见所需要的光纤光缆也将成倍增加。此外,5G超高速、超低时延和超大连接对光纤承载容量提出了新的需求,各光纤光缆厂商相继推出G.654.E新型光纤、多模光纤以及多芯数光缆来满足5G在传送网、宏站接入、室分接入等场景所面临的“三超”的需求。

当然,除了光纤光缆外,作为光通信乃至整个信息基础网络的“心脏”,光器件也在为5G做着相应的准备。传输网在向100G扩容升级,接入网也在从EPON/GPON向10G PON演进,此外5G采用更高频段,基站密度和数量将会更大。无论是传输、接入、无线基站的扩容升级,所需要的光模块将远超LTE时代。国内厂商包括光迅、华工正源、旭创等厂商均已推出相应产品供设备厂商、运营商进行测试,同时已有厂商获得5G光模块第一单。

而在光网络系统设备方面,国内厂商华为、中兴、烽火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半壁江山。5G商用,承载先行,在2018年,三大运营商与设备商之间在承载网络的建设方面取得重大进展。中国电信主导的M-OTN和中国移动主导的SPN纷纷获得ITU立项,中国联通将使用IPRAN 2.0为其承载方案,相继获得立项,也从侧面反映了中国在5G的话语权加重。与此同时,国内外光设备厂商、仪器仪表厂商均在积极的与运营商合作测试,力争在2019年实现面向商用的规模试点测试。

发力数通

如果说2018年光通信行业在电信市场发展相对平稳的话,那么在数通市场却是另一番景象。东西向流量的暴增,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用户的带宽需求随之增长,包括谷歌、微软、亚马逊、Facebook、阿里、腾讯、百度等互联网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新建数据中心来应对这一挑战。

此前据LightCounting在2018年全球光器件市场预测时表示,得益于云服务/数据中心市场需求的激增,全年降幅将控制在3%以内。可见在电信市场占多数份额的光器件市场出现大幅下滑的情况下,让数通市场拉了一把,也从侧面反映了数通将成为继电信市场后又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

从目前来看,100G仍是数据中心的主流,并逐步向400G演进。在国内专注于数通光模块的旭创科技处于全球领先地位,而在电信领域有所成就的光迅科技近日投资10.2亿元,专注于100G数通光模块,目标在该领域占据一席之地。

当然,为了满足数据中心之间高速传输的需求,唯有通过光纤光缆进行互连互通,因而光纤光缆厂商包括长飞、亨通、烽火、中天、通鼎、康宁等均推出数据中心解决方案来分食这块“大蛋糕”。

说到数据中心互连,不得不提的是全球数据之间的传输,据TeleGeography的数据报告显示,全球95%以上的国际数据通过海底光缆进行传输。如上文所述,全球范围内正大规模建设数据中心,这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海缆来实现新增数据中心间的互连互通,此外,海缆的生命周期一般在25年左右,全球40%左右的海缆已经步入生命周期的晚期。种种迹象表明海缆市场将迎来爆发式的增长。

但目前在海缆领域,无论是技术实力还是市场规模,阿尔卡特朗讯(被诺基亚收购)、NEC、Tyco优势明显,占据全球80%的份额,相反,国内厂商话语权较弱。不过近年来,随着中天在该领域的发展,亨通万公里交付以及PEACE项目、长飞的入局,华为海洋系统的技术能力,相信中国海缆将会逐步打破垄断,在国际上获得影响力和市场地位。

小结

5G即将迎来大规模部署,数据中心也在全球范围内处于建设高峰期,整个光通信产业链在2018年都在为此做着准备,无论是在产品上、标准上,还是产业链的合作上。此外,2018年的光通信领域还发生了近乎疯狂的并购、整合。并购案的接连不断,正是光通信厂商希望通过并购进行垂直整合,完善产品组合、增强技术能力,从容面对5G、云服务/数据中心所带来的巨大市场空间,这也不外乎是一种未雨绸缪的方式。

按照全球运营商的5G商用进程,5G建设初期整个光通信产业势必会迎来可期的增长,同时5G所带来的万物互联的应用场景,带宽流量的激增也将推动着云服务/数据中心的发展,进而带动光通信行业的新一轮增长,这三者之间可谓是相辅相成、互相成就。展望2019,光通信产业链将会迎来丰收之年。

(作者:水易)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