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鲲鹏920因何诞生?强在哪里?

C114中国通信网 中字

继麒麟、巴龙、昇腾后,华为近日推出了业界最高性能ARM架构处理器鲲鹏920(Kunpeng 920),以及基于鲲鹏920的泰山(TaiShan)服务器、华为云服务,进一步扩展其自主芯片阵营。这款7nm工艺芯片亦是其首款基于ARM架构的服务器CPU,面向智能时代到来打通从端到云的ARM价值链。

可以说鲲鹏920的出现再次印证了华为强大的创新实力及技术底蕴,那么其诞生背后又有着怎样的洞察和逻辑?华为董事、战略Marketing总裁徐文伟指出,业务与数据的多样性驱动了计算的多样性,ARM产业迎来了新的发展机会,华为期待与产业伙伴紧密合作,共同开创一个多样性的计算时代。

据介绍,鲲鹏920及TaiShan服务器将主要应用于大数据、分布式存储、ARM原生应用等场景。同时他亦强调,华为与英特尔的合作取得了很好的成绩,为ICT产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双方也将长期保持战略合作、聚焦价值持续创新。

鲲鹏920因何诞生?

任何一个新事物的出现都脱离不了时代大背景,鲲鹏920的诞生同样如此。首先,业务和数据的多样性需要新的计算架构。智能时代的信息量巨大,计算无处不在,计算应用的场景多种多样,从扫地机器人,到大家熟知的智能手机、智慧家庭、IoT物联网、智能驾驶等。场景的多样性,带来数据的多样性,数字、文本、图片、视频、图像以及结构化数据、非结构化数据等。

“业务与数据的多样性,驱动计算的多样性,这是必然的趋势。没有一个单一的计算架构能够满足所有场景、所有数据类型的处理,我们看到各种CPU、DSP、GPU、AI芯片、FPGA等同时存在,多种计算架构共存的异构计算,是未来的发展之路。”徐文伟说。

其次,海量的数据增长,带来了更高的计算需求。华为GIV2025预测,到2025年新增数据量180ZB,是2018年新增数据量的18倍,面对如此巨大的数据增长,对计算和存储都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算力供应问题,存在严重的供需不平衡,特别是随着人工智能走向成熟增长期——根据OpenAI发布的《AI与计算》报告,自2012年以来,人们对于算力的需求增长了超过30万倍,其目前速度为每3.5个月翻一倍,每年增长约10倍,这将驱动一个指数级增长的巨大计算空间。

英特尔通过摩尔定律和x86在过去数十年中将计算由专用带向了通用,开创了个人PC时代,随着大量数据中心的出现,英特尔自然而然地进入了服务器领域并向边缘计算领域拓展。ARM则始于低功耗、计算量小的场景,诸如智能手机、可穿戴、IoT等领域,随着技术不断进步、多核性能大幅提高,尤其是得益于开放的生态,ARM也从端和边缘计算走向了服务器和数据中心:“当下,ARM架构发挥在多核、低功耗等方面的优势,在面向大数据、分布式存储和ARM原生应用等场景,为企业构建高性能、低功耗的新计算平台,这也是计算发展的必然趋势。”

此外,华为发布鲲鹏920或许也有着展现强大创新实力以及对外部形势未雨绸缪的考量。这款芯片基于ARM架构授权(据C114了解华为拥有20年的ARM架构授权),由华为自主设计完成,为目前业界最高性能的ARM-Based CPU。而华为创始人、CEO任正非在2012年的一次内部讲话中即指出,“我们在做高端芯片的时候,我并没有反对你们买美国的高端芯片。我认为你们要尽可能的用他们的高端芯片,好好的理解它。只有他们不卖给我们的时候,我们的东西稍微差一点,也要凑合能用上去……主要是让别人允许我们用,而不是断了我们的粮食。断了我们粮食的时候,备份系统要能用得上。”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