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中国移动的2018:创造历史的一年

C114中国通信网 中字

刚刚过去的2018年,对于中国移动来说无疑是创造历史的一年,不仅市场层面上,固网宽带正式封王,4G用户数量超7亿,而且在技术创新上,成为了全球5G、SPN等标准技术的核心引领者,一改运营商研发能力弱的形象。

2018年恰逢中国移动成立18年,中国移动无疑用这一成绩为自己献上了最好的成人礼。18年前中国启动实施电信体制改革,作为改革的重要成果中国移动正式组建成立。18年来,中国移动秉持开放合作理念,坚持创新驱动发展,致力于推动信息通信技术服务经济社会民生。

今天,中国移动不仅实现自身持续发展,促进经济社会信息化进程,还带动产业群体化突破,推动TD-LTE成为4G国际主流标准并实现全球规模应用,促进物联网等产业快速成熟,携手合作伙伴与国际同步启动5G研究、共同完成第一版5G网络架构国际标准制定,推动了通信设备、终端、芯片、软件、内容等上下游企业的快速成长和群体突破,增强了中国信息通信产业持续发展能力和国际影响力。

宽带封王 4G绝尘 物联网全球最多

今年,中国移动正式成为三冠王,在传统强项上,中国移动4G客户超7亿,基站超200万个,4G规模全球最大;在新入局的固网宽带上,中国移动固网宽带宽带客户超1.5亿,规模全球最大,宽带电视超9000万;物联网连接数数量超5亿,全球最多。

在营收方面,中国移动也顶住了提速降费所带了的压力。按照国家要求,中国移动于2018年7月起取消流量漫游费,产生显着的减收影响,加之大流量低资费套餐竞争加剧导致流量价值快速下降。

据2018年前三季度财报显示,中国移动通信服务收入为5184亿元,同比增长0.6%,在对上年同期收入採用新收入准则(IFRS/HKFRS15)口径静态测算后,可比口径同比增长3.5%。

在今年,中国移动还进一步深化“四轮驱动”融合发展,加强产品和服务差异化,充分利用资费弹性,激发客户消费需求。

厚积薄发 5G领先

从3G的TD-SCDMA到4G的TD-LTE,中国移动积累多年的研发及产业化经验,终于在5G上厚积薄发,进入到5G标准制定的第一阵营,实现全球引领。

目前,中国移动已经构建了“一体三环三纵”的科技创新体系和具有特色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聚焦通信基础网络、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等领域,累计承担165个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建设新一代移动通信技术等5个国家级工程实验室,打造首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专职研发人员超过8000名。

这让中国移动可以培养大量优秀的人才。例如中国移动研究院的众多专家成为了5G标准工作组的主席、报告人及重要贡献者,如徐晓东成为RAN全会副主席,胡南成为RAN2工作组副主席,黄振宁成为CT3工作组副主席,孙滔成为5G系统架构项目报告人,宋月成为5G网络协议标准研究和制定项目报告人,倪吉庆成为NR波形项目主要贡献者,陈卓成为eVoLTE报告人,王森成为RAN NOMA项目主要贡献者,陈亚迷成为CU/DU分离项目主要贡献者。

中国移动在5G详细设计阶段提交文稿200多篇,通过100多篇,均居全球运营商之首。在详细阶段报批的30份规范中,中国移动担任报告人的就达5份。

同时,中国移动还积极沟通协调,推动产业各方有效合作,使5G第一版独立组网标准克服了时间紧(5G详细设计工作从立项到完成仅18个月时间)、任务重的问题,按时圆满完成,完成了看似不可能的任务。

兼顾产业化落地

引领5G研发和标准的同时,中国移动还在推动5G产业化、联合创新的发展,致力打造一个良好的5G生态。

为此,在全球发起成立5G联合创新中心,建设了14个5G开放实验室和4个创新联盟。

中国移动还发布了《5G垂直行业应用白皮书》,重点分析了8个垂直行业和39个应用场景,包括5G助力自动驾驶、5G助力智慧电网、5G助力无人工厂、5G高清视频应用等,一定程度上起到了拨开“迷雾”、牵引5G发展的作用。

同时,在产业生态上,中国移动还打造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积极探索大企业带动中小企业、共享资源、融通发展的“双创”模式。建立6个“双创”空间,搭建“万物互联创客马拉松”创新孵化平台,吸引超过10万名内部员工和近千支外部创新创业团队参与“双创”。全面实施“139合作计划”,向全社会开放中国移动的特色能力与创新创业资源,2014年以来中国移动的各项能力被调用累计超过5000亿次,孵化应用超过15万个,为促进全社会“双创”贡献了力量。

在2018中国移动全球合作伙伴大会期间,中国移动还牵头华为、阿里巴巴、百度、美国高通、新华三、海信、好未来、VMware、港华燃气、北京迪信通等企业成立产业数字化联盟,让5G与产业结合更加紧密。

可以说,在2018年,中国移动已经为“2019年5G预商用、2020年规模商用”的目标做足了准备,只待2019年到来。

(作者:张海龙)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