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5G+AI,开启智慧城市孪生新时代

IT168
关注

11月15日,由国家信息中心、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指导,华为主办的“华为智慧城市峰会2019”在深圳隆重召开,7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智慧城市建设者、参与者及行业权威专家参与了本次峰会,共同探讨智慧城市产业最新洞察、最新技术、解决方案和建设经验。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民,深圳市副市长王立新,工信部原副部长、北京大学兼职教授杨学山,华为公司副总裁、数字政府总裁、政企云总裁杨瑞凯等出席并致辞。

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 周民

区块链为解决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跨部门信息共享、跨领域业务融合、跨城市协同发展、跨行业诚信约束等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国家信息中心副主任周民建议:一是完善数据共享链,充分发挥区块链技术规则透明、加密传输、不可篡改、便于追溯的特征,提升城市管理的智能化、精准化水平;二是优化产业生态链,通过区块链去中心化的价值网络,消除生产生活领域不必要的寻租性中介,促进各类生产要素在各产业领域和城市间自由流动;三是创新民生服务链,积极推动区块链技术在教育、就业、养老、精准脱贫、医疗健康、商品防伪、食品安全、公益、社会救助等领域的应用;四是打通技术创新链,推动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探索数字经济模式创新;五是强化安全监管链,引导和推动区块链开发者、平台运营者加强行业自律、落实安全责任,推动区块链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中安全有序应用。

深圳市副市长 王立新

深圳是国家第一批新型智慧城市试点城市,积极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智慧城市中的示范应用和有机融合。深圳市副市长王立新表示,通过开展“秒批”改革,实现部分政务服务零跑腿、零排队、不见面,自动批,让市民办事更快捷;通过推广交通领域无感支付应用、地铁站点扫码乘车,让市民出行更便利;通过建设电子健康卡管理平台,实现医疗卫生机构一网联通,看病就医一码通;通过开展食品安全溯源建设,让市民用餐更放心。他提到,华为发布的5G+AI智慧城市新理念,恰好契合深圳今年出台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行动计划》、《关于率先实现5G基础设施全覆盖及促进5G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深圳将在2020年8月底率先实现5G网络全覆盖和独立组网,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坚实的基础;届时深圳将成为全球第一个5G基础设施全覆盖的城市。

华为公司副总裁、数字政府总裁、政企云总裁 杨瑞凯

智慧城市是华为长期投入的业务方向,拥有1100多家解决方案合作伙伴,面向全球40多个国家和200多个城市提供智慧城市的服务。华为公司副总裁、数字政府总裁、政企云总裁杨瑞凯表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已成为城市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智慧城市建设能帮助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实现高效的城市治理和为民服务,带动城市的数字产业发展,为传统产业的升级发展带来新动能。在未来的业务发展中,数字孪生将是智慧城市发展的新阶段,是实现一个城市精准、高效治理、管理服务的最佳手段和最好抓手。面向未来,华为将依托自己在5G、AI及智慧城市运营方面的积累,联合生态合作伙伴,推动城市进入数字孪生时代。新技术带来新体验,新技术让老百姓有更多的获得感,未来,在城市的综合治理和为民服务上也将迈进真正的智能时代。

工信部原副部长、北京大学兼职教授 杨学山

工信部原副部长、北京大学兼职教授杨学山提出了与创新链和生态链相关的新思考。从流程创新、制度创新、模式创新一直到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创新,乃至文化、习惯的创新,构成了智慧城市发展的创新链。政府和市场、金融和实业、智慧城市各个参与者相互之间的行为,构成了智慧城市的生态链。智慧城市发展,要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统领之下,使城市管理精细精准,公共服务公平合理、优质高效,经济发展转型,为百姓提供更多服务、保证百姓生活质量。而这些的实现,需要从技术上、产业上、基础设施上、平台上、流程上、制度上、法律上、个人行为上创新,让利益相关各方朝着共同目标形成合力的生态链。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 单志广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化和产业发展部主任单志广带来了推进未来智慧城市转型路径方面的思考:推动智慧城市的深化发展,要做好城市技术应用、业务模式、服务效果、治理方式、产业经济、系统特征、系统能力、系统结构、设计原则、载体特征、技术实施路线、建设运营模式等方面的转型。具体而言,智慧城市要从传统孤立、分散应用转向融合性、一体化的应用;从供给侧主导的业务模式转向以人民为中心;智慧城市提供的服务从尽力而为转向无微不至;治理方式从粗放转向精准,形成共建、共治、共享、共融的治理新格局;从各行其是、各自为政、守土有责的稳态系统,转向全程全时、全响应、全模式、灵活敏捷、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敏态系统。他强调,智慧城市的建设是长期工程,要找出智慧城市长效运营的根本性的、有内生动力的机制。

华为EBG中国区智慧城市业务总裁 胡芳

5G时代到来,万物互联变成现实,AI的加速发展实现虚拟与现实深度融合,智慧城市进入了孪生新时代。华为EBG中国区智慧城市业务总裁胡芳表示,华为通过提供新联接、新智能、新体验、创造新价值,多层次赋能孪生新时代:“新联接”包括全域感知和全联接,通过物联网、5G、AI、BIM等技术实现城市“数字孪生”;基于城市数字平台,赋予城市“新智能”;而基于城市数字平台提供的开放能力,联合生态合作伙伴,共同开发满足城市业务应用需求的应用解决方案,满足城市服务对象的业务需求;最终,城市数字孪生一体化,重塑城市规划、管理、协同及发展。

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巡视员 陈朝祥

经过持续探索和改革创新,深圳的信息社会指数和智慧城市发展程度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深圳市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副巡视员陈朝祥谈到,通过政务服务APP,一个账号办理所有服务、开通了刷脸认证等功能,该APP已上线4200多项服务服务事项;300项高频事项可在全市范围内跨区域办理,实现“企业办事不出区、市民办事不出街”;构建了全市“1+12+N”一体化运行体系——1个数字政府运行指挥中枢+12个区域运行指挥中心+N个委办局指挥中心,实现全市指挥中心上下联动;深圳交警采用大数据平台,形成“交通大脑”,打造了全面综合的智慧交通服务体系;2018年底,深圳市年万车事故死亡率约为0.9,成为国内首个实现道路交通事故年万车死亡率低于1的大中型城市,交警联合创新提升深圳道路通行率8%,基本达到世界先进城市道路交通安全水平。

深圳市光明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 王妍

深圳市光明区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局长王妍提到,自2018年开展的“智慧光明”项目在全市首创“项目管理技术服务+设计、监理预选库+信息化项目总承包+基础设施实施”建设模式并初见成效:“i深圳”光明子门户开通政务大厅在线预约、场馆预约、学区查询等六大类51项服务,实现“一屏智享生活、一号走遍光明”;建设14条主要干支流的地表水监测设备,构建全年24小时全方位的河流污染实时监测网络,形成全区生态环境信息一张图;率先试点建立“市、区、街道”三级联动指挥体系,实现全区应急指挥调度过程“看得见”、“喊得通”、“调得动”;创新建立网格化社会治理模式,建立群众诉求服务平台;建设“互联网+医疗健康”,满足居民自助缴费、导诊导航、健康管理和咨询、检验结果线上查询等需求;建设智慧安居平台,开通线上申报、物业管理、维修维护等公共服务。

华为EBG ICT规划与咨询部部长 吴涉丹

智慧城市需要长期的战略定力,从顶层规划出发的智慧城市全生命周期管理是突破智慧城市陷阱的关键方法,评估评价需要贯穿始终。华为EBG ICT规划与咨询部部长吴涉丹发布了华为智慧城市顶层规划咨询方法论、CTIME智慧城市评价体系,以及智慧城市顶层规划方法论白皮书。他强调了架构的重要性,通过顶层规划夯实基础,一张蓝图、统一架构,是突破智慧城市陷阱的关键。架构设计的原则,是以业务对象即市民、企业、政府为纲,承载城市治理价值流,导出城市业务能力框架,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路。在技术解决方案架构上,华为提供了“1+1+N”解决方案——通过打造1个智慧底座、构建1个智慧中枢,使能N个智慧应用。当前,华为智慧城市顶层规划咨询方法论在全球已有超过100个成功实践案例。

华为智慧城市咨询规划伙伴深度合作发布

华为智慧城市业务应用伙伴深度合作发布

近年来,华为联合合作伙伴已经为国内外100多客户提供了智慧城市咨询规划服务;下一步,华为将与合作伙伴就咨询规划方法论、基础研究、行业研究、高端战略研究等开展一系列深入合作,助力国内智慧城市健康有序发展。在智慧城市业务应用领域,华为与多家业界优秀的合作伙伴进行了联合解决方案的对接、开发、验证,共同为客户提供了IOC、政务、旅游、农业、教育、环保等诸多领域的优秀解决方案。本次峰会上,华为和多家合作伙伴共同见证“华为智慧城市咨询规划伙伴深度合作”和“华为智慧城市业务应用伙伴深度合作”的发布。

华为智慧城市联合解决方案发布仪式

会上,华为分别同江苏国泰新点软件有限公司、泰华智慧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数字政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欣纬智慧安全科技有限公司、立得空间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南京擎天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发布了面向智慧城市全业务领域的八大联合解决方案。本次发布的八大联合解决方案——涉及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智慧应急、智慧水务、社会治理等——均是智慧城市建设新阶段亟需、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极具创新特色的硬核,是华为与合作伙伴们聚焦“平台+生态”战略的重要结晶,同时致力于智慧城市建设方案探索、创新实践的成果分享。

随着5G、AI、区块链、物联网等的快速发展,基于数字孪生理念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将不断融合智慧城市的先进建设经验并持续迭代优化,推进国内“数字孪生智慧城市”落地,促进现代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陶然 编辑: 陶然 来源:IT168网站  原创

声明: 本文系OFweek根据授权转载自其它媒体或授权刊载,目的在于信息传递,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以及其它问题的,请联系我们。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