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注册“米车”商标,正式开启跨界捕杀

OFweek光通讯网 中字

当今,科技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刷上了一层彩色,人们对新生活方式的追求又再次催生物联网技术的变革和升级。随着 AI 在各个细分市场的渗入,人工智能在电动出行里扎根发芽,人们得到全新的智能体验,对新能源汽车的关注度也与日俱增。

好吧,说正事!小米造车有了新的蛛丝马迹!“米车”!

你的名字

企查查APP显示,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于4月1日申请注册“小米汽车”商标,国际分类为8类手工器械,注册号为54856491,商标状态为注册申请中。

3 月底,小米公司举行了小米春季发布会。这次的发布会与以往任何时候都不一样,这次除了发布了小米 MIX FOLD 折叠屏手机、澎湃 C1 影像芯片等之外。雷军重磅宣布进军智能电动汽车市场。

小米汽车注册“米车”商标,正式开启跨界捕杀

雷军表示,小米公司将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负责智能电动汽车业务。首期投资为100亿元人民币,预计未来10年投资额100亿美元。

小米汽车注册“米车”商标,正式开启跨界捕杀

图来自企查查

米粉们那个激动啊,“爸爸”要下崽了,米粉们名字都帮忙取好了。爱归爱,在取名字上可是一本正经的。都说可别跟“小鹏汽车”一样,来个“小米汽车”,好不好用先别说,光是名字就拉低了档次。

而在3月31日,在CCTV 2上接受财经记者的采访,谈及给车车取名,雷军说,现在还没有结论,“可能我们还需要再花点时间,认真的评估,因为做一辆车的周期比较长,电动汽车可能快一点也需要三年时间,所以我们还有足够的时间决定叫什么品牌。”

雷军说,先把产品做好是最重要的,因为其实越热的话对他来说压力越大,“就怎么能做一款不辜负米粉期待的产品,这个期待越高其实你的压力就会越大。”

如今,看小米悄咪咪注册的车的商标,也不是毫无征兆。

峰顶换道

在一个大的新能源发展气候和大的脉新经发展济脉搏下,全球新能源汽车技术的驱动和全球低碳经济新格局应运而生,在未来,被认为极大可能代替传统化石能源汽车的新能源汽车备受青睐。

智能汽车是互联网巨头必争之地。移动智能硬件+空间的组合会幻化出一个新生“物种”,百度、阿里、美团等,换套服装就登场。

但,车是一个非常大的系统,需要积累。

在已入围的造车领域里头,蔚来、小鹏可说是“未成气候”,年年亏损,恒大至今还未下蛋,但也没妨碍人家股价飙升。这说明“造车”仍有很大的爆发空间,是资本喜闻乐见的拥有“想象力”前景的行业。

小米造车迎合了这个时代。

与互联网造车新势力相比,作为科技企业的小米现金、汽车新三化也就是电动化,智能化、网联化这些板块,有先天的优势。

在政策层面,整个世界的节能减排、我国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的愿景规划里边都提到了新能源汽车,跟整个世界的经济发展和中国对于新能源汽车持续的政策导向,毋庸置疑是有密切关系的。

从业务发展上看,智能手机领域小米已经做到全球第三,剩下的发展空间已经不大,而智能汽车刚刚兴起,是未来几十年最具规模和想象力的市场。小米在手机端的主要对手也在造车。

小米造车可以很好地发挥其数字技术、ICT技术和互联网创新技术优势在跨界上的应用。也是给全屋智能丰富元素,可以有效的防御对手的进攻。

在产品设计上,米车可以很好地沿用小米的设计理念。产品设计,可以是幽默的、严肃的或是大胆的,可以是无拘无束的、充满巧思的或者富有热情的。唯独小米这种简约而时尚大方的产品设计最被居家生活所广泛接受。

小米汽车注册“米车”商标,正式开启跨界捕杀

图来自小米官网

小米的众多的产品拿了国内外的设计大奖。如,德国的IDEA iF 奖、红点奖并称世界三大设计奖 ,小米都拿了个遍,此外还有日本的Good Design Award 、亚洲DFA ,以及被称之为“中国设计界的奥斯卡”,也是唯一一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国内设计奖项。Red Star Design Award 中国创新设计红星奖。

当小米的智能家居和手机与与汽车结合,无论说是把智能家居搬到汽车里来,还是说把汽车开到全屋智能里去,都不为过。这将占据用户24小时。

10年,100亿美元!

有人说,小米造车,可利用智能手机与智能汽车在通信、软件和架构方面有的交叉重复,手机公司造智能汽车具备天然优势,给公司的业务开辟出第二条增长曲线。而小米生态链和小米的赋能式的发展策略适合汽车行业。

的确,小米人工智能和自动驾驶方面的积累较少,对智能汽车复杂的软硬件系统没有太多经验。但,相比于互联网造车,小米有硬件和 IoT的积累。

而雷军也从2013 年开始就对电动车产业表现出巨大的兴趣,“在过去的七八年的时间里面,我投资了可能十家智能电动车的这个领域各种各样的公司,所以我觉得对个行业还是有一定的认知的。”雷军在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如此说。

小米可能只能在车的智能交互方面,依托原来的手机智能的优势,会有一些优势,10年投入100亿美元,从蔚来的发展前景来看,如果一切顺利,这个数字也许可以撑到车商业化。

特斯拉从初见雏形到成功量产盈利,用了16年。在车规级器件逐渐出产,研发费用降低,小米汽车的研发路程必然是要比特斯拉短。

跟手机不一样,千来块钱的手机,人人都买得起,所以,小米手机能在性价比上拿下市场的大头。在汽车产业里头,现阶段,还是较难实现。传统车企大规模化生产是它的优势,新进入者跟传统车企拼规模化是很难的。

小米要走的路很大的概率就是第二条:提高单价和边际利润率,做高端,把单价提高,把利润率提高。立足高端,可以避传统车企的锋芒。

利用均价高,利润高覆盖高的固定成本和固定费用。

相较而言,传统车企,注意力都在大众需求,10万-20万的车型。立足高端要求新进车企只需要满足高端车用户群,这部分人群基数少,但他们往往更接受一个新的品牌。

比如说买特斯拉,而10万-15万块钱的预算对于富人来说,它只是个玩具。对于大众,则因受限于收入导致他们的购买和决策逻辑不一样。

为能服务于大众群体,需更多的在性能、售后服务、品牌、使用成本等方面的优化。而,在均衡这些的同时,很可能就把一辆车的档次拉下来了。

从手机到汽车,完全是换一个赛道。传统的车企有品牌有内涵有技术,安全系数更高些,而新晋车企只能多投入更多的试错成本。

另一头孵化中的汽车猛兽

三月份,“不造车”的华为又公开了两项重要的专利,分别是“电动汽车以及电动汽车之间充电的方法”专利,以及“一种车联网安全通信的方法”发明专利。

如小米一样,都怀胎十月,临产前了还在说“未立项”。好吧,网民们一次次地选择了“相信”,搞得好像“造车”是一件见不得人的事一样。

不得不说的是,小米的道路和华为肯定不一样,华为迟迟不推出产品按照惯例一定是在突破电动汽车的核心竞争力技术。

而且华为的能力太强,通信、终端、云、存储、能源、系统没有不擅长,是一头很有潜力的雄狮。

移动终端“跨界捕杀”,可见竞争太激烈。

至于如何进行资本运作、资源整合、降低运营成本、促进研发、用产品和服务逐步建立和提升品牌力,以形成自己的特色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去和老车企以及其他造车新势力竞争,进行多元化的市场创新,如何给消费者带来更大的性价比产品,依旧十分期待。

声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OFweek观点。刊用本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翻译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