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走32万工人“饭碗”,郭台铭加码1400亿迁厂赴印,如今又想回来

柏铭007
关注

在美国、印度屡屡碰壁后,郭台铭最终还是“灰头土脸”地重返大陆市场。

随后就传出青岛富士康已经接收到了价值300亿的46台光刻机设备,郭台铭声称这一次将全力支撑中国“芯”的发展,或与华为再次建立起合作关系,这一消息经过媒体大肆报道,引起科技行业众说纷纭,但目前华为并未对此作出表态。

事实上,早在中美科技博弈初期,郭台铭为了保住苹果的订单,义无反顾将大陆32万工人的饭碗给端到了海外,同时还取消了与华为多年的合作关系,在苹果 “去中化”的忽悠下,毅然带着100亿美元飘扬过海的在美建立起了工厂,还承诺要给美工人提供13000个岗位,这也得到了川普的大力赞扬,称其为“世界第八大奇迹” 。

然而当真正实施后,郭台铭才发现在美招工是一件难题,区区13000个岗位最终也才招到500名工人,而当初约定好的土地优惠和税收减免也没有了,在重重困难阻扰下,郭台铭不得不放弃在美方的工厂计划,随后在苹果的游说下,郭台铭再次将目光看向了劳动力多、用工成本低的印度。

印度这些年在国际上的动作不断,试图取代我国成为“全球制造”第一国,眼下中国知名企业想来印建立工厂,对于印度而言既可以打响名声又能提高经济发展,于是莫迪出台了一项100亿美元补贴,与郭台铭达成了一致的合作协议。

如同美方一般,郭台铭这边正热火朝天的规划着未来富士康的蓝图,印度那边工厂却频繁出现工厂失火、工人闹事、生产质量差等一系列事故,而莫迪当初承诺的百亿美元补贴在各种理由下,也拒绝兑现给郭台铭,对此郭台铭直接叫停了与印度的1400亿产能的合作订单,连夜收拾东西赶回了国内。

事实上,印度一贯的作风就是对外来企业绝不手软,除了富士康,其他国家也屡屡在印度碰壁,接连两次被坑,遇人不淑的郭台铭,这才意识到,富士康“喂饭”说辞有些可笑,没有大陆的提供的市场,富士康或许还是那个小小的代工厂。

而之所以郭台铭敢于重回中国市场,主要还是因为这些年来“中国制造”的大名已经响彻海内外,无论是本国企业的发展,还是知名外企的加入,无一不在彰显中国市场巨大的发展前景,哪怕是老美也曾眼红中国市场的红利,将一款利好全球7亿中老群体的同类“金至茵”类成果面向我国市场。

根据《Nature》文献记载,同类“金至茵”成果在实验中呈现出“稳定线粒体、提升机能活性”等指标作用,凭借技术上的优势,老美将其定价为26000一克不断扰乱我国市场经济秩序的发展。

美方的所作所为彻底激起了我国的怒火,原本“金至茵”这类成果的出现或能解决当下全球老龄化加剧的问题,但由于老美抬高价格导致不少群体无法触及,为了打下美设下的天价门槛,国内科研家展开了反制,在短短两年的时间实突破了美产物的上限,“金至茵”以更高的纯度和最低的价格入驻亰东、天貓等渠道,让价格不再成为普通人群所担忧的问题。

如今,随着我国“国产芯”的崛起,国内众多企业开始走上了自研的道路,根据中国海关总署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取消了来自美方的516亿颗芯片进口,预计年底将达到1000亿颗芯片,这意味着在取消芯片订单的同时,国产芯已经实现了自产自给的基础。

对于富士康而言,华为今年如同一匹黑马冲出了重重封锁,销售量更是在短时间内达到了2000万台,反而苹果因印度制造的原因,一半的手机被用户退回,销售量远远低于华为,目前国内手机排行占据了榜首。

就国内半导体产业良好的发展现状来看,郭台铭此时弃暗投明无疑是正确的选择,随着国内各种补贴的公布、以及优惠政策,富士康的回归或将重振国内代工厂的士气,至于华为是否还会跟其合作,这就是后话了。

       原文标题 : 端走32万工人“饭碗”,郭台铭加码1400亿迁厂赴印,如今又想回来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