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贝尔“无网不胜” 全系领跑助运营商致胜未来

C114 中字

  面对汹涌而来的数字化浪潮,转型成为近年来通信行业最鲜明的主题。上海贝尔正积极协助电信运营商重塑网络,推动传统业务与架构变革。

  贝尔实验室预测,到2020年,全球“智能物体”联固移融合、网络云化、智慧家庭、模式创新网数量将超过700亿;2012年至2017年,全球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流量增长将超过440%;到2017年全球使用互联网的人数将达39亿。新技术新业务的应用将有助于运营商降低用户流失率并增加收入,但也带来了庞大的承载压力和更高的性能要求。

  与此同时,运营商在应对流量指数式增长的同时,还需要直面业务增长放缓、OTT应用侵蚀、提速降费等“新常态”挑战。正如上海贝尔所提倡的“无网不胜(Everysuccesshasitsnetwork)”,一张具备“无障的智能,无限的通路”特点的“无极网络”,将是其致胜未来的关键。

  IP设备处于行业转型的关键点上,涵盖了从网络重塑到后续业务支撑能力的各个层面;而IP和光的融合以及SDN/NFV的再创新,亦是业界普遍关注的焦点。另一方面,IP网络也是上海贝尔重点发力的一环,标志其本身转型及发展的方向。

  运营商网络潜能在数字化时代如何释放?SDN/NFV如何支持网络转型?上海贝尔看到了IP网络的哪些趋势?又将作出怎样的应对来协助运营商致胜未来?上海贝尔IP产品支持总监方园在接受专访时一一作出了解答。

  聚焦云时代IP网络

  电信运营商如何成为数字经济的使能者?根本上依靠的仍然是管道也即是网络。针对行业当前面临的种种挑战以及网络的未来演进,贝尔实验室提出了“2020未来网络”愿景,而上海贝尔在此基础上也作了“智慧超宽带,智能新网络”等阐发,IP设备即占据重要地位。

  “在‘网络2020’中,IP路由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业务与带宽提升后,相对应的承载网、核心网能力如何提升上。”方园指出,一边是千亿终端、千兆带宽的超宽带接入,一边是层出不穷、增长迅猛的业务应用,核心位置上的IP网络很大程度上将决定网络重塑的成功与否。

  在上海贝尔看来,IP网络正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首先,随着视频流量、移动宽带和云、数据中心的增长,基础网络流量在不断增加;其次,随着内容向数据中心集中,网络流量模型也在发生变化;同时,新的应用如物联网的逐渐普及,对网络业务能力的多样性也提出了新的需求。从用户角度出发,尽管带宽的提升还是最基本诉求,但是如何快速响应不同用户、不同业务、不同时间段对网络的动态需求将成为新的挑战。

  在方园口中,IP网络转型有多协议路由、互联网路由、业务路由、云路由四个阶段。目前业务路由器已经发展成熟,上海贝尔即是以此确立了市场地位,而随需而动的云路由既为大势所趋、也是当下这家公司的优势所在。

  作为行业专家,上海贝尔在IP技术上一直位居业界前沿。它一方面强调IP路由的基础能力即高线速,以提升网络承载能力;另一方面也结合SDN/VPN这样的未来架构对网络进行升级改造,使之更为开放、灵活、高效,为业务提供更好的支撑。除此之外,在IP和光融合方面的专长,也使得其产品解决方案能够极大提升运营商的网络资源调度及使用效率,以满足未来超宽带接入不断增长的需求。

  SDN/NFV创新先锋

  SDN和NFV分别以“软件定义”、“虚拟化”两个不同的维度描述了未来网络的发展方向。前者侧重于网络能力的开放,实现对业务需求的灵活、动态支持;后者关注基础服务架构的统一,并进一步通过“云化”实现物理资源的弹性分配。

  上海贝尔是SDN/NFV最早的研究和倡导者之一,贝尔实验室很早就展开了相关的课题,而阿尔卡特朗讯子公司NuageNetworks亦从成立之初就在引领数据中心的SDN,获得了诸多奖项。在硬件上业已取得领先的阿尔卡特朗讯和上海贝尔,希望通过“软硬兼备”的手段进一步扩大其市场影响力。

  SDN产业已经度过了最初的观望期,贝尔实验室将SDN区分为应用于数据中心云环境的OverlaySDN和应用于网络基础设施的IP和光融合的SDN两类。目前,上海贝尔Nuage产品已经服务于数十个数据中心,并在上半年发布了WANSDN产品NSP,将SDN的应用场景从数据中心内部扩展到了广域网。

  NSP是上海贝尔专门针对广域网SDN的端到端控制平台,它不仅仅是一个控制器,也是一个IP和光相融合的整体解决方案,并在业界率先实现了服务自动化和网络控制的完整统一;同时还通过采用支持第三方网元控制能力的系统架构和模型设计,解决了小厂商和存量设备的统一控制问题。根据第三方报告,NSP将带给运营商秒级的业务开通速度,降低44%的新业务引入时间,降低42%的新业务引入成本;根据贝尔实验室的测算,IP和光网络融合将可降低40%的承载网建设成本。目前该解决方案已经在亚太的Tier1运营商的网络中率先得到商用。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