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的WLAN征途:谁都不是谁的谁

C114 中字

  很难相信,一个产业链能够在短短几年内就发生如此翻天覆地的变化。

  让我们把时钟拨回到2009年左右,在多方面原因共同催动下,中国移动开始对于WLAN提出了很高的目标期望,并进行了大规模的设备集采与建设,催生出来了一个独特的产业链—电信级WLAN。

  在巨额集采的诱惑下,各色人等拍马杀入,一场战在所难免,甚至在某次集采中入围的厂商达到了匪夷所思的20家。但这样的疯狂没有持续多久,伴随着中国移动整体战略的调整,狂欢盛宴戛然而止。

  在刚刚结束的2015年WLAN集采中,规模已经从上百万台AP缩减为6.6万台,中标厂商也从一众企业转变为华三和锐捷这两家传统WLAN优势厂商。华三属于强势回归,而锐捷则是连续第三次高份额中标。

  没有选择的选择

  2008年,监管部门对电信运营商进行了重组,中国铁通在剥离了专网业务之后被整体划归中国移动。同时,作为全球最大的移动运营商,中国移动还承担起了推动TD-SCDMA产业化和商业化的重任。

  虽然TD-SCDMA抢跑了一段时间,但TD-SCDMA的产业链依然较WCDMA/CDMA2000为弱,无论是在网络性能还是终端支持上都存在很大差距。这也就导致了,中国移动在面临用户日益膨胀的移动互联需求时,没有多好的应对和反制措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高端用户投入联通和电信的怀抱。

  除了用各种手段加速催熟TD-SCDMA和尚在襁褓中的TD-LTE外,中国移动似乎办法不多,直到电信级WLAN的“横空出世”。在此之前,WLAN在家庭和企业级用户中,有着非常广泛的部署,几乎所有的笔记本电脑都支持,部分手机也可以支持(当时智能机很少)。是否可以将WLAN进行改良,增加部分电信级的特性,让它来满足终端用户的移动需求呢,既能提升用户体验,又能减轻对TD-SCDMA网络的压力呢?

  想做就做,并不仅仅因为中国移动是土豪不差钱,更重要的是没有更好的选择。当时的选择也的确帮助中国移动走过了一段困难时期。据中国移动2013年上半年财报显示,期内无线上网业务流量同比增长129%。其中,WLAN吸收流量为6686亿MB,约占全部流量的四分之三,有效发挥了低成本流量承载的优势。

  可以选择的集采

  庞大的用户基础和资本开支,使得中国移动在整个产业链中一呼百应。

  中国移动总裁李跃在很多场合都释放出了对于WLAN的高度关注,这也就引起了下游众多设备提供商的关注。不仅仅是华三、锐捷这样传统的WLAN厂商,包括中兴、华为这样的电信设备制造商也开始参与进来,但更有意思的是,中国移动的集采还催生了很多类似于弘浩明传、傲天动联这样的专职玩家。

  对于高达百万台AP的2012年集采,每个人都是志在必得,一场腥风血雨在所难免。

  是次集采的结果令人大跌眼镜,虽然入围的厂商数量从原来的近20家缩减到10家。但诸如H3C、智达康等WLAN品牌厂商并未入围,传统电信级设备制造商如华为、中兴也未列其中。这个现象的背后,正是因为WLAN集采价格比重过高,甚至出现了唯价格论的极端情况,而这些出局的厂商已为中国移动提供多年运维服务,意外出局给中移后期的网络部署运维和用户感知保障,乃至整个WLAN发展也带来了极大困扰。

  众所周知,集采的原本目的是要通过集团统一采购设备从而节省各个分公司多次采购以及采购设备的价格、质量、服务等不统一所带来的成本。但一味压低设备价格必然会造成产品质量、服务的下降,从而使集采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初衷,也给后期的网络部署运维乃至整个产业链的发展都带来了极大隐患。

  转瞬即逝的玩家

  正如上文所言,在中国移动的这轮运动中,诞生了诸如弘浩明传、傲天动联等好几家专业玩家。但随着中移对于WLAN的态度大转变,特别是2012年集采的搁浅,这些厂商开始了艰难度日。

  如果说招标搁浅对于华为、中兴等设备制造商来说,最多是打消积极性,就算没有WLAN份额供给,也有其他业务可以作为生计。但是对于这些专业厂商来说,更像一种致命伤害,士气和业绩将遭遇双重冲击。

  以傲天动联为例,自运营商停止大规模集采后,市场状况受到较大挤压,被迫向企业网市场转型,成立了主做商业Wi-Fi运营的深圳禅通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业务方向为商业WiFi建设、运维、产品开发,商业WiFi广告等。不过,该公司市场份额很小,卖身天融信也成为傲天动联最终的结局。

声明: 本文由入驻OFweek维科号的作者撰写,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OFweek立场。如有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举报。
侵权投诉

下载OFweek,一手掌握高科技全行业资讯

还不是OFweek会员,马上注册
打开app,查看更多精彩资讯 >
  • 长按识别二维码
  • 进入OFweek阅读全文
长按图片进行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