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来自信息产业部网站
建立一个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的集成电路产业体系,对促进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支撑国家信息化建设,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产业政策尚未完全落实到位,投资环境仍需改善,我国存在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产业研发投入严重不足,总体技术水平与国外差距大,制造技术以代工为主,产业规模小,与国内市场规模差距较大。产品结构滞后于市场需求,进出口贸易差不断扩大;集成电路专用材料及设备自给率低,集成电路产业链并未完善;集成电路高级专业人才缺乏。
随着国内产业政策环境的不断完善,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高度重视集成电路产业的发展,《进一步鼓励软件产业与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等政策的出台,为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政策环境。
随着全球化竞争的不断深入,跨国公司利用其在技术、市场和资金的主导地位,更多地采用知识产权等技术手段开展竞争,国内企业发展面临各方面的压力。
而国外高端技术转移限制持续性存在,作为战略性产业,全球主要发达国家越来越重视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为保持其领先地位,控制关键技术装备、材料、高端设计和工艺技术向发展中国转移,国内产业面临的技术挑战越来越强烈。
2014年6月印发的《国家集成电路产业发展推进纲要》强调“在集成电路重大创新领域加快形成标准,充分发挥技术标准的作用”,同时将MEMS芯片列入支持领域。
2017年工信部的《智能传感器三年行动指南(2017-2019年)》,将突破硅基MEMS加工技术、MEMS与CMOS集成技术、晶圆级MEMS封装和系统测试技术等作为主要任务,并支持企业探索研发新型MEMS传感器设计技术、制造工艺技术、集成创新与智能化技术等。
2020年7月,国务院印发《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进一步优化集成电路产业和软件产业发展环境,深化产业国际合作,提升产业创新能力和发展质量,提出加强集成电路标准化组织建设,完善标准体系,加快制定集成电路和软件相关标准,推广集成电路质量评价和软件开发成本度量规范。
新政策的推出加强国内行业协会与国际行业组织的沟通交流,支持国内企业在境内外与国际企业开展合作,深度参与国际市场分工协作和国际标准制定,体现了集成电路标准化组织应助力提升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有标准作为技术和工程实践的载体,在优化企业内部管理、促进产业上下游对接、降低开发运行成本、建立良好的产业生态、提升行业综合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从2000开始,中国集成电路的发展迎来黄金期,无论是电子工业产值还是中国IC占世界市场份额都得到很大的提升。电子工业占GDP的比例也由2000年的11.06%上升到15.84%,以2000年中国IC产品贸易逆差累计为基准,到2020年达到3800亿元。
根据公开资料整理
截至目前,电子标准院组织制定电子信息技术标准9000余项,有力支撑了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发展。同时,还参与制定了87项国际标准,先后获国家级奖14项,部级奖361项。
历史证明,在发展集成电路产业的同时,建立、健全集成电路标准体系的工作尤为重要。着眼于集成电路整个产业链的发展需求,配套提出与时俱进的标准化发展体系成为当前集成电路标准化工作的迫切需求。急需将标准化工作作为重要抓手和关键切入点,支撑和保障集成电路产业的健康发展。
电子标准院作为集成电路分标委秘书处单位,组织专业标准化技术团队长期跟踪集成电路领域国内外技术和标准化发展趋势,牵头构建集成电路标准体系,组织制修订了一系列国家标准、行业标准。
根据筹建申请书,TC拟负责集成电路专业领域内标准化的技术归口工作,制修订的标准是国际性质的。
据一位长期专注集成电路标准化工作的人士表示,集成电路标准化组织的成立,意味着中国开始统筹化地推进集成电路标准化工作。这昭示着,国内将迎来集成电路发展的大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