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部署推进5G安全工作。大会宣布,当前我国5G网络建设步伐加快,已建成5G基站近85万个,形成全球最大5G独立组网网络,5G行业应用创新案例已超过1万个。
此前,工信部编制《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要求打造IT(信息技术)、CT(通信技术)、OT(运营技术)深度融合新生态,实现重点领域5G应用深度和广度双突破,构建技术产业和标准体系双支柱,网络、平台、安全等基础能力进一步提升,加速5G应用落地。
根据计划要求,目标到 2023年,国内 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过 40%,即 5G用户数超过 5.6亿;5G网络接入流量占比超 50%;每万人拥有 5G基站数超过 18个,按照14亿人计算,国内在 2023年底要完成 2529万站的建设。
制定5G安全国际标准,推动基站设备安全测试
5G 延续 2/3/4G移动通信网络特征,继承 4G网络分层分域安全架构并在服务域安全、统一认证框架、隐私保护和网间漫游安全等方面具备了比 4G更强的安全能力。
同时,由于5G引入网络功能虚拟化、网络切片、边缘计算等新技术以及增强移动宽带(eMBB)、超高可靠低时延(uRLLC)和海量机器类通信(mMTC)典型场景,网络架构向云网融合、云边协同演进,给网络建设运行和业务应用带来新的安全风险挑战。
为此,工信部进行了——
工信部表示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发展与安全,推动构建与5G发展相适应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通过加强统筹谋划,系统梳理5G安全风险挑战,发布《5G安全报告》,组织编制5G安全指南,从5G网络基础设施、5G垂直行业应用、5G关键技术和安全供给支撑等方面指导行业全面提升5G安全保障水平。
其次,对标第三代伙伴计划(3GPP)和全球移动通信系统协会(GSMA)移动通信网络设备安全保障体系(NESAS)等5G安全国际标准,推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5G安全测评实验室纳入GSMA认可实验室并完成对全球主要5G设备厂商核心网和基站设备安全测试。
根据工信部的指示,各单位要认真贯彻落实信息通信行业“1+2+9”规划部署,统筹5G安全供给与安全需求,在供需两侧同步发力;统筹企业主体与行业监管两个责任,促进一体落实;统筹当前实践与长远谋划,持续提升5G安全保障水平。
工信部指出,5G技术和应用仍处于迭代发展的进程中,要加强开放合作与对外交流、加强协同联动,推动上下游企业深度协同配合,借助5G赛道促进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提升5G安全产业供给能力和水平。用开放的态度和发展的眼光推动5G安全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迭代升级,有效支撑5G高质量发展。
但是,以上说的安全的问题,还不成问题!运营商们迫在眉睫,急需解决的问题是——5G能耗大。
5G能耗是大老虎,加速建设中的运营商们无暇自顾
随着5G这个“耗能大户”的全面商用,设想中的那些美好场景还没出现,但一个意想不到的窘境却最先爆发——
高昂的5G基站电费!
国内三大运营商日赚 5、6亿, 但电费的消耗又高到无法忽视。
近日,中国联通结合5G用户分布和终端使用状况,分别对已经入网的3种不同基站射频单元设备(AAU),对每天定时(21:00-次日9:00)关闭5G基站,分不同时段定时开启空载状态下的深度休眠功能,以实现智能化基站设备能耗管控的目的。
据中国联通在洛阳的实地试行的数据显示,空载状态下全时段开启 AAU深度休眠功能后,单个 A9611型号的 AAU每天将节省电费约 6.09元、单个 A96331A型号的AAU每天将节省电费约 5.61元、单个A9622A型号的 AAU每天将节省电费 3.11元。
一个 5G基站一般配置3个 AUU,所以平均每基站每天能节省 15元,当前超过 20万个基站每天就能节省 300万元,
一年能节省近12亿元!
这还是当前的状态,以到年底100万个5G基站的建设量来算的话,那就能节省60亿元啊!想想联通一年净利润也不过100亿出头而已。
为节省能耗电费,北京移动自主研发了一套“多维智能节电策略”,通过小区-载波-通道-亚帧关断等多种手段,在确保网络质量和用户体验的前提下做到“智能关断、远程关断、能关尽关”,日均节电达1424度,预计年度节电量可超过520万度,最大化实现节电效果。
其中,其对部分基站空调设备启动智能控制系统改造工程,有效降低空调运行时长,减少压缩器关启次数,每月节省电费近100万元。
然而,节能在软件上的应用,也被发挥到了极致——通过人工智能的算法调度,在低速率、低业务量的情况下进行一些关断,从而达到节能的效果。
据先前媒体报道,洛阳联通结合基站设备载荷与耗电量对比数据,充分挖潜中兴5G基站设备功能,并根据洛阳当前的5G用户分布和终端使用状况,对已经入网的3种不同基站射频单元设备(AAU),分不同时段定时开启空载状态下的深度休眠功能(即AAU以极低的基本能耗运行,进入休眠状态后用户无法正常接入使用网络),从而实现智能化基站设备能耗管控的目的。
爱立信也提出一个能让基站的能耗随业务变化而实时动态调整的方案——爱立信研发了潮汐功放技术能动态调整PA电压,提升PA的效率。
爱立信的潮汐功放技术,在有业务的情况下,根据业务量的高低,自动通过硬件算法实时优化功耗,不影响性能的同时实现功耗的动态优化。根据实验室测算结果,在典型业务负荷时,爱立信研发的潮汐功放技术可以让基站射频单元整机功耗降低20%,基站整体功耗降低约15%。
以70万个5G基站来算,如果一个基站能节约15%的电,那么相当于一年可以节约大约25亿元的电费。
此外,其他的运营商们也妙招频出,皆为降一下 5G基站耗电之风。
而随之,将要告诉你的是,耗电对运营商们来说,还仅是其次,让人更加头大的问题还在后头!
以 “先5G” 带动 “后 5G” 最终达到共同 5G
事实上,近年来运营商的日子也过得不太好,营收利润都陷入滞涨,甚至衰减的状态,既然开源不行,只能在节流上想办法,而当前,随着5G这个”耗能大户“的全面商用,运营商定时关闭5G基站以节省电费,实在是不得已的举动!
为何会造成市场上如此现象之存在?
OFweek 光通讯觉得按 “社会发展观” 的逻辑来看,倒不难理解——归根到底是因为没有遵循“按需分配”。5G建设过于追求资本的扩展形式,而忽视了市场需求。
5G技术发挥充分效用主要在 To B领域,5G建网本应遵循按需而建的市场规律,按照垂直行业的产业需求分片、分阶段建设。
首先,5G基站建设是个需要巨资投投入的领域,尽管目前三大运营商都在实现共建一张网,已经节约很多成本。
但光拿5G来说,在目前看来,是个超前的部署,现阶段很多地方,4G网络负载都不高,在5G领域上的运用拖了后腿。
其次,设备尚不完善,没有成熟应用导致无法进一步的进行推广,导致To B 进入了恶性循环。
建成的基站没有业务可运转,也将面临极大的维护成本问题。
如果算上设备折旧,在5G这盘生意上,依靠存量中的4G用户去转网升级,来撑起一张5G网络,有点过于痴心幻想。
一句话,5G行业应用发展滞后,导致5G无用武之地。这也验证了之前任正非在日本接受采访时说的,应用没跟上,超前的科技部署可能会先饿死。
有专业人士一阵见血指出说,这种大面积覆盖,通过掏空了运营商的口袋给特定企业输血,来增加投资短时间拉动GDP,早已被证明其市场后果必然是用户使用率低下、设备空转、运维成本高企。甚至出现为压低成本更大程度向下游供应商转嫁成本,行业恶性竞争加剧,损害通信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
解决的办法也不是没有,OFweek 光通讯认为应舍弃先前 4G经验,避免过于追求大规模的一次性连续覆盖,可以让部分城市先实现 5G覆盖,建设部分TOB的 5G商用,以 “先5G” 带动 “后 5G” 最终达到共同 5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