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综合服务协议》的签署,存量基站的维护责任实际上已经转移到铁塔公司,面对三家运营商错综复杂的维护要求,如何清晰各方职责、在过渡期充分依托运营商以及代维队伍,以帮助铁塔公司担当起全面维护的责任?
上海铁塔早在年初就已经开始参与到运营商维护全过程中去,以尽快熟悉各项工作、借鉴运营商的各项优秀经验,健全完善上海铁塔各项维护制度的制订。最终,形成了目前铁塔、运营商、代维公司多责任体并存的扁平化集中管理制度模型,营造了存量基站交接期各方在相互理解前提下责任共担的维护环境。
系统支撑
为适应扁平化集中管理模式发展需要,高效的信息化系统支撑成为重中之重。而要监控到位,就必须对所有基站做到“可视、可控、可分析、可溯源”。那么,这些站点应该什么时候接入实现“看得见”?如果“看不见”,该如何监控维护?一旦所有站点接进来将产生海量告警,该如何处理?又该如何控制告警产生、工单派发、故障修复、问题归档的闭环流程?
上海铁塔维护中心主任李金泉介绍说,针对这些问题,上海铁塔谨慎决策,根据总部相关指导意见,前期做了大量的分析比对。一是安排人员至运营商运维中心学习,通过人工作业将识别、筛选的故障工单传送至铁塔维护中心进行二次派单,涉及问题包括人工成本、错误率及时效性;二是由运营商将相关故障工单发送至铁塔维护中心,涉及管理上的难度、处于被动服务状态;三是通过信息化手段,信息实时监管,涉及与运营商之间的合作沟通、系统建设。
上海铁塔坚持互联网思维,在人工与信息化手段上,选择积极探索提升信息化监控管理能力,寻求“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之道,借助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工具,实行预见性维护、预防性维护和预警性维护。为此,上海铁塔直面困难,通过充分沟通获得了运营商的理解与支持,其监控中心于8月31日,顺利接入三家运营商电子工单系统,实现了对存量基站监控的多方共享能力,做到基站动环故障的“可视、可控、可分析、可追溯”。
整个监控系统在铁塔、运营商、代维队伍多方密切配合下,现已初步完成网管监控、故障转派、故障处理与管控的整体运行维护功能——设立全市统一的7*24小时监控人员,通过登陆运营商电子工单运维系统接收存量基站的故障工单,并通知对应代维队伍处理;通过总部运维监控平台,将铁塔公司新建站点动环故障及时通知到对应运营商。
流程制定
以流程管理为理念建立健全流程,有利于系统维护人员全面、及时了解系统运行状况,提高系统的故障应急处理能力,进而提升整体的应用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为确保故障监控中心联合工单的高效管理,上海铁塔在总部下发的维护对接流程上,进一步细化流程、精准管控,多方共同细化了维护工作中七个子流程,即新建基站动环故障、主设备故障处理流程、存量基站动环故障、配套设备故障处理流程、预约上站流程、割接流程、专线故障处理流程等,以及铁塔牵建共享站告警等多项处理流程。后续,该公司将进一步探索完善分析控制告警、合理工单派发、加速故障修复、问题总结归档等闭环流程。
据记者了解,早在今年4月,上海铁塔就启动了动环监控FSU(Field Supervision Unit)的建设工作,各项监控数据开始采集,其间还穿插FSU的优化调测,以做好与运营商现有流程和系统的对接、打造跨公司的端到端网络质量保障体系——FSU是连接监控端局和监控中心的桥梁,是整个监控系统数据处理的核心,其主要功能是对端局采集器的原始数据进行采集,并将处理结果发送给监控业务台和数据服务器,同时接受业务台的控制命令对端局设备进行控制。
正是因为前期做了大量细致的准备、深入了解存量基站真实的运行情况、确保合作方对原有运行品质达成共识,才保障了上海铁塔维护流程得以顺利落地,高效支撑整个系统的良性运作。